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元普渡時的燈篙

台灣民間所稱的中元節,實際上來自兩個起源不同、宗教不同的節日,一是佛教的盂蘭盆會,一是道教的中元節。七月十五日當天,佛教徒以百味五果等供品,舉行盂蘭盆會;道教則會請道士們誦經做法事,再以三牲五果普渡十方孤魂。性質本有不同,現已合一。舉行普渡前夕,為了通知孤魂來領受普渡,在廟前「豎燈篙」,以便招魂。所謂「燈篙」,就是一根高幾丈的木竿或竹竿,在頂端吊起燈籠,入夜後點亮。民間相信,燈篙豎得愈高,招聚的鬼魂愈多。為了通知水中的孤魂,則用『放水燈』的方式,水燈放越多,水鬼來越多。據聞普渡時若孤魂未吃飽,會向『主普』作祟,因此大多避做『主普』,只好請廟方擔任主普,孤魂若有不滿就由主神負責。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王雙福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50年代
  • 全集/系列名
    臺灣常民生活老照片
  • 相關地點
    台南
  • 地點名稱
    雙福/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
  • 緯度
    23.5405/22.626761/25.101992/25.1023
  • 經度
    120.434/120.286873/121.548663/121.54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