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乩童

乩童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通常廟宇中都有專屬的乩童(或稱童乩),在廟會時,會隨神輿步行遶境,或兩腳分立轎槓上;當神明附身時,他會拿手上的法器如鯊魚劍、刀劍或刺球,往身上操得鮮血淋漓,一旁會有一人口含符水噴向乩童的傷口上止血。在沒有廟會時,乩童會在廟中『降乩』,為人解答疑難或開藥方,這時會有一位『桌頭』在一旁擔任人神之間的通譯;這位『桌頭』不但會看『乩字』,也聽懂乩話。因此有人把一搭一唱以童乩、桌頭來形容。另有『扶鸞』(或稱『仙乩』),兩人手扶取自東西向的人形桃枝叉,依神旨在神桌寫乩字,宣達神意。通常廟中的一切行事,都取決於『扶鸞』所傳達的神意。他們的結合稱為『鸞堂』,堂內戒律甚嚴,據說:『鸞手宜安靜清心寡慾,念慮皆除,精神已定,心志自清,違者記過,入堂之人,通身皆宜潔淨,口不可妄談非禮之事,違者記過』。因此,鸞堂一般而言,有益社會人心之教化。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創作者
王雙福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50年代
全集/系列名
臺灣常民生活老照片
相關地點
台南
地點名稱
雙福/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
緯度
23.5405/22.626761/25.101992/25.1023
經度
120.434/120.286873/121.548663/121.548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