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昭和六年史

1月6日,台灣總督石塚因霧社事件引咎辭職,由太田政弘繼任。太田於次月到任,並發表治台方針。霧社事件著實讓統治者一直引以為傲的對台政策再予重新檢討。過去在日本國內政壇上,台灣總督府一直極力宣揚治台績效,霧社事件是一記突來的打擊;因此,為了報復,日人將參與的6社頭目10餘人,以主謀罪名予以刺殺,其他以保護為藉口,將之拘禁在羅得福、西巴島兩社。到了4月25日深夜,日警唆使「味方番」出草,突襲這些失去自由、手無寸鐵的殘族,於是原來只剩下500多人的霧社原住民,又有200餘人被殺,只剩下298人,是為第二次霧社事件。總督府並強迫這298人離開霧社,移居川中島部落,持續對其壓迫,因15歲以上的族人均已亡盡,加上疫癘,至1937年,只餘230人。12月28日,總督府鑑於霧社事件,擬墾「番」地,發表理「番」大綱。台灣民眾黨在蔣渭水領導下日漸左傾,樹立階級運動的鮮明旗幟,林獻堂等右派人士因而退出民眾黨。分裂後的民眾黨於2月18日召開黨員會議,由左派勢力控制大局,在會議進行中,台北警務署長突然出現,宣佈民眾黨已被禁止結社,並命??其解散集會,同時將蔣渭水等16人加以逮捕。結社禁止後的23日,該黨部作成共同聲明,擬分送日本大眾黨、勞農黨、拓務大臣、貴族院、眾議院、大阪朝日、東京朝日、台灣各報刊,及該黨各支部,當局以其未經報備而加以制止。外在的一切聲援都在總督府的嚴格壓制下,台灣民眾黨的活動就此畫下了休止符。從此,台灣民眾對殖民統治的抗爭活動無法在正式結社的形式下進行,只好轉而尋求更為激烈的其他途徑。6月26日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行社債,其中外債2280萬美元近日即可募得全部款項。11月20日為第一回社會事業紀念日,台北市區內的貧民獲贈五十錢。12月13日台灣總督府公佈「金輸出禁止令」,此後,除了經台灣銀行特別允許外,禁止對外交換黃金,以防台灣黃金外流,影響財政金融的穩定。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國島水馬
  • 出版者
    前衛出版社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日治時代/日治時代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國島水馬臺灣漫畫年史典藏資料
  • 相關地點
    台灣總督府 社頭 總督府 霧社 台北 日本 大阪 東京 台灣 台北市區
  • 地點名稱
    台灣總督府/社頭/社頭/霧社
  • 緯度
    25.042902/23.893/24.7805/24.0223
  • 經度
    121.51503/120.584/121.814/121.13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