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昭和五年史

4月10日,灌溉嘉南平原廣大農田的嘉南大圳正式通水啟用。嘉南大圳在1920年9月開始興工建築,工事區域東西寬20公里,南北長90公里,全部灌溉面積約15萬甲,工程內容包括灌溉、排水、防洪、防潮等設施,故管理嘉南大圳的水利組合機構龐大。除特別地區外,其水源皆引自曾文溪與濁水溪;嘉南大圳通水後,耕地總面積無多大變化,但區域內的耕地本質改變,即水田激增,旱田銳減。台灣文化協會左傾,右派成立台灣民眾黨之後,部分右派人士又不滿民眾黨的勞工階級路線,另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在林獻堂與楊肇嘉接洽之後,蔡培火、葉榮鐘、楊肇嘉相繼返台,積極進行台灣地方自治聯盟組織活動;8月5日在台南舉行南部地區發起人會議;9日在台北舉行北部地區發起人會議。當天民眾黨指責自治聯盟為第二公益會,但自治聯盟仍順利在8月17日舉行創立大會。自治聯盟成立後,自本部所在地台中開始,在全島24個地方巡迴演講,共用辯士119人,聽眾達18,850人,到次年1月,全島共有支部10處,盟員989人。今年為荷蘭人渡台築熱蘭遮城(安平)300年紀念,日人視此為台灣文化之起始,10月26日召開台灣文化300年紀念會,會期共計10天。以台南市役所(市政府)為主,台北帝國大學(台大)及總督府圖書館為後援,在台南神社內北白川宮遺跡召開紀念會。10月27日台灣原住民在霧社爆發激烈的抗日行動。霧社事件並非突發事故,係原住民因積年累月的委屈而興起的計畫性行動。馬赫坡社的領袖莫那魯道與鄰近其他族社約300人,計畫在霧社公學校舉行聯合運動會上一舉殲滅集中於此的日人。共計在運動會場殺死日人及日警134人、兩位著和服的漢人;一名倖存的督學逃下山求援,日方動員軍警、人伕共五千人次反擊鎮壓,甚至以飛機空投毒瓦斯彈,激戰至十二月初,因火力人力懸殊,莫那魯道率族人退入密林中,後因彈盡糧絕,莫那魯道自縊身亡。經此事件後,霧社6社原有1400多人,只剩500人;再經日軍蓄意挑起的第二次霧社事件後,至1937年,只剩230人。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國島水馬
  • 出版者
    前衛出版社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日治時代/日治時代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國島水馬臺灣漫畫年史典藏資料
  • 地點名稱
    霧社/大圳/大圳/水田
  • 緯度
    24.0223/23.09/24.9732/24.7432
  • 經度
    121.132/120.683/121.139/121.26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