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正十二年史

4月16日,日本東宮皇太子裕仁(即日後的昭和天皇)搭乘軍艦金剛號抵達基隆,展開長達10餘天的巡幸活動,27日結束在台巡幸之旅,由基隆港返日。這是皇太子巡遊殖民地的唯一例子,也是日本統治台灣50年唯一到過台灣的「天皇」。3月29日總督府依據「台灣教育令」發佈有關台灣畢業生或在學學生均可轉入日本本土各學校肄業之規程。因日、台差別的雙軌教育,日本人並不希望台灣人的地位如同日本內地人,但是隨著時代潮流改變,台灣人要求平等地位的主張一直未曾放棄或改變過,不斷與統治者周旋,統治者為了便於利用台灣的人力資源,也不得不作讓步,乃在教育政策上有了轉變。4月29日,遊幸中的日本皇太子為台灣第二高山雪山命名為次高山。同一天,原來的高雄山改名壽山。於1921年開始動工興建的蘇澳漁港,今年6月29日落成;此港為台灣東海岸的唯一良港,並且在落成的同一天舉行開港儀式。自1921年1月以來,在林獻堂領導下的台灣有識青年及學生簽署要求設立台灣議會,揭開了「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序幕,在第二次請願仍未獲得接納後,總督府開始對林獻堂等領導人施加壓力,迫使其退出請願活動,因此今年蔡培火及蔣渭水等人在1月提出設置台灣議會不成後,轉赴東京重組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總督府對此事相當不滿,決定予以打擊,對全島請願活動份子展開一網打盡的大檢肅行動。被搜查、扣押及傳訊者,共計99人,並且多為活動領導人,致使議會請願運動在島內陷於癱瘓,總督府甚至封鎖一切消息,後由林獻堂及葉榮鐘等人將消息傳至日本國內,經E朝日新聞e刊載,始公諸於世。此次治警事件本是總督府欲羅織議會請願運動份子罪名,使其停止請願運動,不料治警事件一審再審,反而為請願運動大肆宣傳,而法庭內的辯論和判決,亦使議會運動的合法性得到確認。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國島水馬
  • 出版者
    前衛出版社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日治時代/日治時代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國島水馬臺灣漫畫年史典藏資料
  • 地點名稱
    壽山/基隆港
  • 緯度
    24.9964/25.1414
  • 經度
    121.341/121.75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