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明治四十四年史

10月16日總督府發佈官制改正,廢土木部為土木局;廢糖務局,置糖務課於殖產局;廢內務局,置警察本署、地方部、學務部及法務部。地方、學務、法務等部的設立,代表著總督府以細分權責的方式表現對民政事務的高度關切。這次的改正,顯然是針對不同事務在不同階段所作的因應措施,意味總督府治台重心的轉變,這才是官制改正的意義所在。此外,總督府對文官服裝規程也作了改正,原先佩帶長劍的規定,現以短劍取代,這代表官僚權威已然建立,政務推行已上軌道,原來具有威嚇色彩的文官服裝,自然可作適度修改。同樣採寬鬆態度處理的措施,是採用本島人巡查,從此之後,本島人進入官僚機構的機會大增。日本治台之後,基於政治目的,對於日本文化的移植不遺餘力。各種紀念碑與神社,便是基於此種心態興建的。松島艦及殉難忠魂碑是一個例子。此外,總督府還常舉辦各式活動來灌輸日本文化,如在武德殿舉行武德大會,欲在崇尚武德、效忠日本的口號下,透過對心靈與身體的再造,完成對日本的效忠。經濟與交通方面︰高低差達2300公尺,全長74公里的阿里山鐵道終於在2月8日正式通車。之後阿里山每年木材的平均產量高達4萬餘立方公尺。繼西部縱貫鐵路之後,來往於花蓮港與卑南平原之間的東部鐵路,在5月15日正式通車。8月的一場暴風雨造成台灣各地淹水,南北聯絡斷絕,全島電信不通,直至9月10日始恢復。南部的物產為求進一步的擴展市場,因而在2月21日成立了南部物產共進會。此外,台灣市場取締規則的發佈與台北魚市場株式會社、海陸產業會社的成立,對於台灣經濟以及民眾生活水準的提升均有一定的幫助。傳統的蓄辮留髮其實是相當不方便與不衛生的,因而在日治初期就有許多個人自發性的斷髮行為。而至今年,由於受到中國與韓國斷髮風潮的影響,台灣也出現了組織性的斷髮運動,其起源便是2月11日由黃玉階所發起的斷髮會。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國島水馬
  • 出版者
    前衛出版社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日治時代/日治時代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國島水馬臺灣漫畫年史典藏資料
  • 地點名稱
    武德殿/花蓮港/卑南/尚武/阿里山
  • 緯度
    22.624518/23.9984/22.7813/22.3396/23.5112
  • 經度
    120.272523/121.637/121.122/120.893/120.80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