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明治卅四年史

總督府為了便利治理台灣,今年在行政區域的規劃上有很大的調整。11月9日總督府公佈的官制改正中,將全島分為24廳,並細分民政部的權責歸屬,進而成立5個部。這意味著總督府欲藉行政區域縮小與細膩的權力劃分手段,達到徹底統治台灣的目的。相對應於此的,則是在後藤新平主導下所成立的舊慣調查會,其目的乃是希望經由徹底的調查台灣,提供日本統治台灣的參考依據。從這個日漸細膩的政策脈絡下來看,公學校設備規程的制定、台灣教育會的成立、巡察補檢用規則的訂定,以及約束官吏的官紀整肅內訓等政策的形成與實施,皆意味著殖民政府的統治基礎日漸穩固。在經濟上的措施也是相同的,5月23日總督府正式成立專賣局,將鴉片、樟腦、鹽等專賣事業設立專責機構,將事業的經營與利益集中於官方,以便對台灣的經濟作更大的榨取。然而這並未消退若干台灣人對抗日運動的熱情,雲林、樸仔腳、蕃仔山、竹頭崎等地在今年又分別發生抗日事件。蕃人問題也逼得日本不得不以火炮對蕃界進行嚴密的防備。從建築物所具有的文化與政治意義來看,總督官邸、台灣神社、圓山陸軍合葬墓地墓標等建物的興建,對於形塑日本在台灣的統治權威有其正面的功能。在征台戰役中死亡的北白川宮親王的妻子於十月來台灣觀光,足跡遍佈北部與南部。對於身兼殉職者家屬與日本國貴族身份的親王妻子而言,踏上台灣土地的意義,並非僅止於觀光,而是代表統治者的統治權力正以一種優雅的姿態君臨,她含著輕蔑的目光,帶著喪夫之痛的心情,俯看著這片讓她失去丈夫的土地與帝國的新領地。對台灣人民而言,這一年其實是天災與異像連連。首先,台中、塗葛窟、羅東、台東、南庄等地分別發生大火災,總共造成8百多戶民宅被燒毀。其次,鼠疫廣泛流行,造成3619人死亡。八月的暴風雨以及12月屏東萬丹鯉魚山的泥火山爆發,加上大火與疾病的肆虐,明治34年是台灣人相當不幸的一年。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國島水馬
  • 出版者
    前衛出版社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日治時代/日治時代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國島水馬臺灣漫畫年史典藏資料
  • 地點名稱
    專賣局/南庄/萬丹/火山/竹頭崎
  • 緯度
    25.033944/24.4615/22.5873/23.0103/23.3931
  • 經度
    121.516117/120.886/120.49/120.578/120.51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