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明治卅三年史

日本對抗日運動的鎮壓,今年除了針對雲林、麻豆、阿猴、沙仔崙等地的抗日團體之外,漸漸地將重心置於蕃人(原住民)的討伐上,主要具體作法是在各地劃設隘勇線,廣設隘勇與隘寮,並佈署火炮,以限制、觀察蕃人的行動,減低所謂的「蕃害」。除了這些持續進行的武裝鎮壓之外,總督府尚透過許多政策來達到統治目的。台灣神社的建立、台灣出版規則與保安規則的發佈、土地調查局清賦一班的完成、台灣家屋建築規則等,是今年總督府主要的施政。由台灣守備隊編纂的台灣史料於3月25日完成,這對日治時期台灣史的研究雖有所幫助,然而在當時卻是出於政治目的所進行的調查。軟硬兼施本是總督府治台的一貫立場,因而懷柔政策在治台50年間屢見不鮮,12月3日鳳山舉行的饗老典,便是以敬老為名,收買人心的最佳示範。日本對於台灣經濟資源的榨取,原先僅止於鹽、糖、樟腦等產業。今年為了更有效的獲得經濟資源,台灣製糖、鹽業株式會社正式成立,希望透過企業化的經營,將糖、鹽的經濟效益發揮到最高點。除了這些傳統產業之外,總督府並將資源的開發轉向林業。始自1898年的森林調查,在今年的6月12日,小笠原技師終於完成阿里山林相的調查報告,報告中說明阿里山生長著多種高價值的林木,包括有600萬立方公尺的紅檜。殖產局因而決定開發,阿里山便成為台灣三大林場中(餘為太平山、八仙山)最早開發的林場。殖民統治雖以厚植殖民母國實力為首要目標,然而若干現代化設施的推動,對於台灣人生活品質提升卻有相當大的幫助。6月2日淡水河護岸工事完成,有效減少河水氾濫。公眾電話在台北與台南開辦。台南到打狗間的鐵道則在11月28日開通。唯一的遺憾應是往來於基隆台中間的定期船漢陽丸在9月12日沉沒,對於貨物運輸有不少影響。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國島水馬
  • 出版者
    前衛出版社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日治時代/日治時代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國島水馬臺灣漫畫年史典藏資料
  • 地點名稱
    保安/鳳山/太平山/仙山/阿里山/淡水
  • 緯度
    24.8285/22.6251/24.4965/24.5416/23.5112/25.1895736
  • 經度
    121.313/120.357/121.535/120.948/120.804/121.457044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