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緒論
1-1 計畫緣起與目標
1-1-1 計畫緣起
1-1-2 計畫目標
1-2 計畫區位與工作範圍
1-2-1 計畫區位
1-2-2 計畫範圍
1-3 主要工作內容
1-4 工作方法與流程
1-4-1 工作方法
1-4-2 調查工作內容與方法
1-4-3 工作流程
二、歷史研究:歷史發展及基地紋理變遷
2-1 新竹市之文教發展概述
2-1-1 清領時期文教建設之發展
2-1-2 日本時期文教建設之發展
2-1-3 戰後文教建設之發展
2-2 新竹國小之歷史發展
2-2-1 日本時代初期新竹國小發展概述
2-2-2 二戰期間新竹國小發展概述
2-2-3 戰後新竹國小發展概述
2-3 校園變遷與基地周遭歷史紋理
2-3-1 基地周遭歷史紋理
2-3-2 環境紋理變遷比較
2-3-3 校園環境變遷
2-4 小結
三、建築研究
3-1 始建時期之校園規劃
3-1-1 總督府檔案中的遷校計畫
3-1-2 新校園的建築配置
3-2 百齡樓的建築設計
3-2-1 結構系統
3-2-2 帄面配置與造型
3-2-3 細部與設備
3-3 始建及歷年增改建及使用概況
3-4 建築細部及特色
3-5 其他重要建物
3-5-1 禮堂
3-5-2 星花水池
3-6 1930年代小學校舍案例比較
3-6-1 台中市神岡區岸裡國民小學
3-6-2 台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
3-6-3 高雄市旗津國小
3-7 文化資產價值與建築特色
3-7-1 新竹國民教育之縮寫
3-7-2 技術史、構造史之意義和價值
3-7-3 綠建築概念的應用(物理環境)
3-7-4 樣式風格與建築特色
3-8 小結
四、現況環境調查
4-1 周鄰環境與土地使用情形
4-2 基地周鄰環境調查
4-3 校園現況調查
4-3-1 校園內建築
4-3-2 基地建築物
4-3-3 基地動線
4-4 基地範圍景觀風貌與植栽
4-4-1 A區:入口庭園區
4-4-2 B區:東南合院
4-4-3 C 區:西北合院
4-5 小結
五、建築物現況調查
5-1 建築立面現況調查
5-1-1 東北向現況立面圖
5-1-2 西南向現況立面圖
5-1-3 東南向現況立面圖
5-1-4 西北向現況立面圖
5-2 走廊現況調查
5-2-1 一層走廊現況調查
5-2-2 二層走廊現況調查
5-3 室內空間現況調查
5-3-1 一層各辦公室與教室現況調查
5-3-2 二層教室現況調查
5-3-3 奉安室現況調查
5-3-4 三層檔案室現況調查
5-3-5 西北及東南廁所現況調查
5-4 屋頂及屋架現況調查
5-4-1 屋頂現況調查
5-4-2 屋架現況調查
5-5 小結
六、結構安全評估
6-1 新竹國小現況建築結構系統
6-1-1 鋼構屋架
6-1-2 壁體
6-1-3 RC 柱(壁體磚柱)
6-1-4 RC 樓板與梁
6-1-5 樓梯
6-1-6 基礎
6-2 現況及結構破損
6-3 結構安全評估
6-3-1 結構耐震安全評估方法
6-3-2 結構耐震安全評估
6-4 結構安全評估結論與建議
6-4-1 結構安全評估結論
6-4-2 修復補強建議
七、修復計畫
7-1 修復原則
7-2 修復建議
7-3 庭園景觀修復建議
7-3-1 A區:入口庭園區
7-3-2 B區:東南合院區
7-3-3 C 區:西北合院區
7-4 小結
八、再利用計畫與因應計畫
8-1 土地使用相關法令
8-1-1 都市計畫法
8-1-2 文化資產保存法
8-2 因應計畫建議
8-2-1 文化資產特性及再利用適宜性分析
8-2-2 致災風險分析
8-2-3 土地使用之因應計畫
8-2-4 建築管理、消防安全之因應措施
8-2-5 結構與構造安全之承載量分析
8-2-6 其他使用管理之限制條件
8-2-7 日常管理維護計畫
8-3 再利用計畫
8-3-1 教室空間再利用
8-3-2 附屬設施
8-4 小結
九、結論與建議
9-1 結論
9-2 建議
9-3 工程經費概估
附錄
附錄一、新竹國小百齡樓現況測繪圖
附錄二、百齡樓初步規劃與再利用設計
附錄三、原始施工圖
附錄四、相關表格資料
附錄五、訪談紀錄
附錄六、百齡樓空間、設備配置建議
附錄七、百齡樓百年大事紀
附錄八、各期審查意見與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