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
▍序言
▍第一章計畫執行
1-1 計畫緣由
一、計畫目標
二、「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古蹟基本資料
三、「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古蹟公告內容
1-2 計畫執行
一、計畫內容
二、方法、流程與架構
1-3 古蹟變更公告修正建議
▍第二章歷史調查
2-1 區位沿革
一、從清領到日治初期
(一) 清領築城時期—莿竹、土圍、磚石造
(二) 日治初期—武營頭街的沿用
二、「臺灣銀行新竹出張所(第一代)」之現身—1906(明治39年)
(一) 土地取得(1903)
(二) 銀行建築基地區位之要件(1905)
(三) 工程招標與竣工(1905.10~1906.03)
(四) 都市空間架構與變遷—市區計畫「新竹街市區計畫(1905)」
(五) 「臺灣銀行新竹出張所(第一代)」新增建(1917)
(六) 日治中期—公共中心與商業性的突顯
(七) 新竹街主要銀行—「臺灣銀行新竹出張所」與「臺灣商工銀行新竹支店」
三、「臺灣銀行新竹支店(第二代)」—1935(昭和10 年)
(一) 區位要件(1933)
(二) 用地取得(1933.04)、興築(1933)、竣工(1935.01)與落成式(1935.01.13)
(三) 都市空間架構與變遷—市區擴張「新竹市區改正計畫(1936)」
四、「臺灣銀行新竹支店(第二代)」—國府時期的臺灣、交通、兆豐銀行
(一) 「臺灣銀行」時期
(二) 「交通銀行(1986)」時期、「兆豐銀行(2006)」時期
2-2 臺灣銀行建築類型的建置與變遷
一、臺灣的金融發展概述
二、利用厚生
(一)始政之際的創業宗旨
(二)開業、貨幣、業務與分掌
(三)經濟性物產調查
(四)災害復興低利資金
三、株式會社臺灣銀行的本店與分部
(一)日治時期—從「臺灣銀行新竹出張所」到「臺灣銀行新竹支部」
(二)臺灣銀行的接收
(三)國府時期—從「臺灣銀行」、「交通銀行(1986)」到「兆豐銀行(2006)」時期
2-3 小結
一、 都市空間變遷
(一) 延續身處民家、軍事與信仰圈之基地性格
(二) 演變置身廣場、市場與金融中心之區位意義
二、 建築本體分期與變遷
(一)「臺灣銀行新竹出張所(第一代)」—1906(明治39 年)
(二)「臺灣銀行新竹支店(第二代)」(1933-1986)
(三) 交通銀行時期(1986~)與兆豐銀行新竹分行時期(2006~)
三、 「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大事記
▍第三章建築調查
3-1 建築式樣遞變
一、臺灣銀行系統之建築樣式綜述
二、仿擬西方歷史式樣的「臺灣銀行新竹出張所(第一代)」(1906)
3-2 「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空間特色
一、邁向現代樣式的「臺灣銀行新竹支店(第二代)」(1935)
二、無騎樓柱列元素與退縮人行道
三、營業大廳、辦公室、廊道(廊下)
四、金庫
五、比較研究—空間組織與空間變遷
(一) 無騎樓柱列元素與退縮人行道
(二) 營業大廳、辦公室、廊道
3-3 小結
一、建築式樣遞變
二、空間組織
▍第四章構造調查
4-1 柱樑框架
一、日治時期鋼筋混凝土柱樑框架概述
二、「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柱樑框架構造調查
4-2 鋼筋混凝土板
一、日治時期鋼筋混凝土板構造概述
二、「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鋼筋混凝土板構造調查
4-3 牆體
一、日治時期鋼筋混凝土建築牆體構造概述
二、「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牆體構造調查
4-4 基礎
一、日治時期鋼筋混凝土建築基礎構造概述
二、「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基礎構造調查
4-5 屋頂與屋架
一、日治時期木造屋頂與屋架構造概述
二、「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屋頂與屋架構造調查
4-6 門窗
一、日治時期同類型建築門窗構造概述
二、「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門窗構造調查
4-7 其他構造
一、扶手
二、鋼製樓梯
三、預鑄水泥花磚
4-8 小結—具特殊性與代表性之古蹟本體各部位構造
▍第五章損壞調查
5-1 外裝現況調查與損壞分析—古蹟主量體與非古蹟本體
一、 古蹟本體主入口正立面損壞調查
二、 古蹟本體左側立面損壞調查
三、 古蹟本體背立面損壞調查
四、 古蹟本體右立面損壞調查
五、 非古蹟本體立面損壞調查
5-2 內裝現況調查與損壞分析—古蹟主量體與非古蹟本體
一、 一層內裝現況調查與損壞分析
二、 二層內裝現況調查與損壞分析
三、 三層內裝現況調查與損壞分析
5-3 軸組暨屋架損壞調查—古蹟次量體
一、 構材潮氣劣化及白化
二、 生物性侵蝕破壞
三、 金屬構件鏽蝕、構件鬆脫與人為破壞
5-4 小結
一、 古蹟主量體損壞
二、 古蹟次量體軸組(木構架)損壞
三、 非古蹟本體損壞
▍第六章結構系統與安全評估
6-1 結構系統
一、 「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建築概要
二、 「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結構系統主要構成元素
(一) 鋼筋混凝土住
(二) 樓板與鋼筋混凝土樑
(三) 磚牆
(四) 木屋架系統
三、 「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垂直載重之傳遞機制
(一) 既有鋼筋混凝土柱
(二) 牆體容許強度與剛度計算
四、 「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結構系統對水平外力之抵抗
(一) 目前規範地震力
(二) 結構材料強度與規格
6-2 結構安全性評估說明
一、 評估方法與流程說明
二、 「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評估結果分析
6-3 小結
一、 「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建築物基本資料
二、 「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建築物載重計算
▍第七章修復計畫
7-1 修復原則與方向
一、保存目標
二、修復倫理
三、修復原則
四、文化資產價值與修復策略層級之關連性
五、文化資產修復方式研判程序
六、本案修復方法
7-2 牆體修復與補強建議
一、主量體外牆裝修修復
(一)洗石子臺度
(二)牆面噴磁漆
二、山牆面外補強
三、牆體面內耐震補強
四、次量體二樓板條灰泥牆補強
7-3 其他部位修復與補強建議
一、鋼筋混凝土柱
二、鋼筋混凝土樑
三、樓板與牆體介面
四、屋架、桁條與椽子
7-4 修復經費概估
▍第八章再利用與經營管理維護計畫
8-1 文化資產價值及再利用適宜性之評估
一、古蹟本體資料
二、歷史文化價值
三、藝術價值
四、科學價值
五、社會價值
8-2 再利用議題與整體規劃建議
一、 再利用案例分析
(一) 國外案例
(二) 國內案例
二、 基地調查分析—周邊資源節點串接
(一) 文化資產分布
(二) 文化資產分布
(三) 毗鄰「生活美學館」計畫
三、本案再利用規劃之光環境計畫—光輝城市的重現與城市暗角的點亮
四、本案再利用規劃之區位性原則建議—場域性的顯影
五、本案再利用規劃之層級原則建議
六、本案再利用方案提擬—從交易到交流(EXCHANGE 2021)
(一) 古蹟棟與非古蹟棟共存
(二) 古蹟棟獨存、拆除非古蹟棟—方案三再利用為展示空間
8-3 再利用所涉建築、土地、消防與其他相關法令之檢討及因應建議
一、法令依據
二、文化資產之特性、再利用適宜性分析
三、土地使用之因應措施
四、建築管理、消防安全設備之因應措施
(一) 停車位數量與停車空間設置規定
(二) 無障礙設施
五、結構與構造安全及承載量之分析
六、其他使用管理之限制條件
(一) 都市設計管制與審議
(二) 歷史街道保存
七、小結—「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因應計畫提擬綜整
8-4 經營與管理維護計畫建議
一、 法源依據
二、 私有古蹟「市定古蹟原臺灣銀行新竹支店」與經營管理法令
三、 管理維護計畫
(一) 環境因子—基地調查分析
(二) 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
(三) 使用或再利用經營管理
(四) 防盜、防災、保險
(五) 緊急應變計畫之擬定
(六) 附表—日常管理維護記錄查核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