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高明寺西方三聖佛像

高明寺西方三聖佛像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高明寺西方三聖佛像

高明寺前身為1892年設立的齋堂正心堂,是朴子第一座齋堂,後由開基居士陳添貴奔走,加盟日本淨土宗成為其派下布教所,再命名為正心山高明寺,也是朴子第一間佛寺;高明寺長期從事慈善、文化及教育工作,與地方發展緊密結合。


台灣的佛教由於清廷在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甲午戰爭中戰敗,台灣割讓於日本後,日本佛教隨著日本軍隊派駐台灣而陸續全面地傳入本島,一來是為軍人信仰所需,二來是為日軍眷屬服務,此即所謂的「隨軍佈教」,這些淨土宗有關的宗派也在這個時間傳入,而朴子高明寺在日治時間也加入日本佛教系統,日本淨土宗法脈。

 而朴子明高明寺與日本淨土宗之連結,也可以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所保存台灣總督府的總督府公文類纂文獻中可看出,在日治時期大正十一年(1922)由開基妙觀法師和陳添貴暨地方人士遷至現址,興建日式建築的彌陀殿,並成立護法委員會,寺名改為高明寺。高明寺彌陀殿供奉的西方三聖像,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係由日本淨土宗總本山京都知恩院請回奉祀,據考證已有300餘年歷史,具落款且保存完整,為國內少見具有日式風格之佛像,雕工細膩,彌足珍貴。


朴子高明寺作為朴子兩大宗教信仰中心之一,他們的管理組織-董事會就是由朴子各重要的仕紳家族所構成,他們都是醫界、政界、教育界、藝文界的在地領導者,所以過去高明寺在日治中段到光復後20年間應該是最輝煌時期,他們也在朴子各領域發展上有著重要引導角色,而如今他們肯定朴子數位漫步計畫在朴子的作為,並希望將計畫結合到高明寺,讓高明寺也能再次輝煌。計畫的內容可以跟高明寺作結合,甚至高明寺也能提供資源來合作,這樣對朴子的藝文、教育發展或許能有不一樣的氣象。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ND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輔導團隊
撰寫者
蔡順仁
創作者
蔡順仁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23/02/02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