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蓮縣平地山胞運動會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花蓮縣平地山胞運動會

本影片為「花蓮縣平地山胞運動會」,拍攝時間不詳,放映時間不詳,片長1分45秒,音軌完整清晰。

花蓮縣吉安鄉平地山胞聯合運動大會在吉安鄉吉安國中舉行,參與的選手來自鄉內各村里、部落的平地山胞共500多人。本次賽會賽程只有一天,選手們繞場一周後開始進行各項賽事,畫面呈現出跳高、擲鉛球、100公尺、馬拉松等,亦有拔河項目進行。

而本次賽會也是首次吉安鄉阿美族山胞的聯合運動大會,阿美族在政府部門的紀載上為平地山胞,近年來由於自己的努力與政府的扶植,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此外,屏東、臺東、花蓮各地的平地山胞這幾年亦紛紛舉行運動會來鍛鍊體魄、增進友情。影片中可見開幕典禮時選手依序進場,周圍觀眾眾多,以及各項競賽項目的進行畫面。

本影片中的山胞運動會,較屬於地方自行舉辦性質,由中央統一舉行的「山胞運動會」,要到1988年,全國體協成立山地體育運動發展委員會,負責舉行1989年的第一屆全省山胞運動會,但因部分縣市政府爭取主辦權過於激烈,協調不成之下,改為舉辦以鄉鎮為單位的臺灣區山胞運動邀請賽。首屆以原住民為名的運動會,待到1994年屏東縣試辦的第一屆原住民運動會,該賽事在2000年正式定為「全國原住民運動會」,自2001年開始每2年辦理一次。

阿美族是臺灣原住民族群之一,其聚落主要分布於花蓮、臺東、屏東一帶。而阿美族由「Amis」一詞而來,此詞為卑南族人對於阿美族人的稱呼,意思是「北方」;多數阿美族人則自稱為「Pangcah」,意思為「人」或「同族人」。

由於阿美族在臺灣的聚落分布範圍廣,在本新聞片所提及之阿美族應屬於南勢阿美群。南勢阿美群為阿美族聚落分布最北的一群,主要範圍包含今日花蓮縣新城鄉、吉安鄉、壽豐鄉、鳳林鄉及花蓮市等地,因為位於泰雅族北勢群的南方,故稱為「南勢阿美」。

新聞片中提到「山胞」一詞,於今日被視為一種帶有貶抑與歧視之詞彙,最初在1984年由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簡稱原權會)倡議將「山胞」一詞改為「原住民」,希望可以提升原住民主體性且提升自我認同,此舉也被視為原住民正名運動的開端。

為求正名,原權會在1991、1992年、1994年先後發起三次抗爭請願,而第三次抗爭,也就是1994年6月23日之「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入憲大遊行,全國共有3000餘人參與或聲援,受到時任總統李登輝接見,獲得總統承諾支持原住民正名運動;7月28日,國民大會之表決上,決議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最終於8月1日的憲法增修條文裡,正式將「原住民」列入憲法,保證原住民之權益。在2005年由總統陳水扁宣布8月1日為原住民日,以紀念原住民之正名運動。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創作者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年代不明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