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為「越南特使楊文明訪華」,拍攝時間為1964年12月15日至16日,放映時間不明,片長1分50秒,音軌完整。
本片開頭拍攝於1964年12月15日,越南共和國特使楊文明夫婦搭乘自東京起飛的民航班機抵達臺北松山機場,外交部代理部務的政務次長朱撫松及夫人熱情迎賓,我國政府以盛大莊重的軍禮歡迎,鳴放禮炮19響以示敬意。楊文明在朱撫松次長陪同下檢閱三軍儀隊,並在朱撫松次長的指引下,與我國副參謀總長唐守治、警備總司令陳大慶等多位政府官員及各國駐華使節握手。國防部副部長蔣經國則迎接楊文明於機場等候室,蔣經國表示係代表總統前來歡迎。楊文明應我國政府之邀來華進行為期10天的官訪,這是他首次以越南共和國特使的身分訪華,他表示:「這次訪華的目的是向中華民國政府和人民敬致關懷之意」。
12月16日上午9時楊文明在唐守治的陪同下,到圓山忠烈祠向我國軍陣亡將士獻上花圈致敬。隨後楊文明前往外交部拜會朱撫松次長,楊文明強調中越兩國立場一致、目標相同,今後面臨共同敵人,應站在同一戰線上密切合作,鞏固兩國的交誼。
1954年7月21日,日內瓦會議達成《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越南南北將以北緯17度線為界進行分治,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國(首都河內,下稱北越)統治,南方則由越南共和國治理(首都西貢,下稱南越)。1955年南越公民投票決定國家的未來政體,由君主制轉變成為總統制共和國,由吳廷琰勝出並擔任越南共和國的首任總統,並在美國的支持下拒絕與北越協商統一,同年12月17日與中華民國建交。在總統吳廷琰任內,楊文明曾擔任越南共和國陸軍將領。1955年成立的南方越南共和國與1949年後撤退到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的頗有相似之處,同屬冷戰時期接受美國政治、經濟與軍事援助的亞洲反共國家,也因為共同的反共意識形態與地緣戰略利益,發展出緊密的盟邦關係。冷戰體系下中華民國之決策者為強化或固守其統治正當性,在擬具或施行對越南之外交政策, 係以「民族利益」、「反共邦誼」等內涵為本,提供南越軍事國防上的支援協助。1960年起越戰爆發,在冷戰的格局之下,蘇聯及中國馳援北越,南越主要由美國支援。
1963年楊文明參與了推翻吳廷琰總統的政變並將吳廷琰殺害,隨後成為軍人革命委員會主席。但他僅擔任三個月的國家元首,就被阮慶發動政變推翻。之後阮慶在這次政變中掌權,因考量到楊文明在國內的威信,阮慶本人僅出任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楊文明在訪臺之初即聲明中華民國與越南正面對一共同敵人,並相信兩國定能贏得反共戰爭的最後勝利,宣示兩國共同的反共立場與維繫兩國關係,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
1975年4月27日北越軍隊佔領南越首都西貢,在南越的上下兩院聯席會議中,一致批准將總統之位交給楊文明,次日楊文明宣誓就職。同月30日楊文明宣佈投降,長達二十餘年的越南戰爭結束。1976年7月2日南北越統一並組成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河內,西貢被改名胡志明市。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越戰結束後,許多不願接受新政府統治的南越人民紛紛投奔海外。今天定居於「小西貢」的越南裔美國人,絕大多數都是當年流亡到美國的南越軍民或他們的後代。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