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貓羅溪河床牛群放牧景觀

貓羅溪河床牛群放牧景觀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貓羅溪河床牛群放牧景觀

臺灣傳統農業社會仰賴飼養牛隻犁田耕作,對於位處烏溪與貓羅溪匯流之地的溪尾里而言,將牛隻牽到河床中放牛吃草,是許多耆老們共同的水岸農村生活記憶。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演進,溪尾里內耕牛早已絕跡多年。

近年有業主在溪尾里開辦牧場,利用貓羅溪河床灘地廣闊、水草豐美,又有緩流可供牛隻泡水的優良天然環境,將二百餘頭的牛隻散牧在河床中吃草。牛群包含黃牛、水牛、乳牛,從牛犢到成年牛隻都有,上午牛隻出閘,各自成群漫步在河床中吃草、或浸泡在溪水裡降溫,白鷺鷥等鳥群散落其間,一派悠閒景致。下午三、四點左右,騎著越野摩托車的牧牛人,帶著牧牛犬驅趕牛隻回舍,牛群集體奔跑、渡河之景,被譽為「臺灣版的動物大遷徙」,成為攝影師間的熱門景點,甚至有攝影協會包遊覽車前來拍攝,可謂極富觀光潛力。

貓羅溪的牛群,自2020年經媒體報導及網路傳播後,每至週末便聚集大量群眾圍觀,不僅導致道路堵塞引發居民抱怨,更常有人翻越堤防下至河床放牧地,試圖接近牛隻近距離取景拍攝,引發諸多安全疑慮。2021年,主管貓羅溪流域的第三河川局,在民眾多次檢舉的壓力下,曾要求牧主停止在貓羅溪河床放牧牛群。

現今,牧主除了會依季節及草場狀況調整牧養位置外,也會刻意往貓羅溪上游移動牛群,減少圍觀人群聚集,但基本上循著溪尾里烏日堤防沿線,大多可以找到牛群。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免費進場
史料時間
日期
2021-09-15


類型名稱
踏查時間


所在地-緯度
24.039915872356623
所在地-經度
120.62936785110314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以後看不到了!中彰非洲草原群牛渡河壯觀景象成絕響〉,《自由時報》2021年1月21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7943(2022年12月10日瀏覽) 〈人比牛多!搶拍牛群同框秋芒美景‧週末600人擠爆貓羅溪〉,《自由時報》2022年9月28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072553(2022年12月10日瀏覽)
撰寫者
張明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