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烏日芬園堤防66號越堤路(牛路崎)

基於治理臺灣河川雨季氾濫,提高可用農耕用地之考量,臺灣總督府於明治34年(1901年)成立臺灣河川調查委員會,針對烏溪、淡水河、大安溪、頭前溪、後龍溪、大甲溪、濁水溪、下淡水溪(今高屏溪)、宜蘭濁水溪等九大河川,執行地形測量與洪水量測量。

大正5年(1916年)河川調查工作完成,但因總督府財政困難,河川治理計畫整體延宕,僅針對水患頻繁處進行復舊及護岸工程。直至昭和6年(1931)12月5日,烏溪治水工事方正式動工,沿著烏溪兩岸修築「霧峰堤防」、「芬園堤防」、「田中央堤防」、「烏日護岸」、「大肚堤防」、「龍井堤防」等治水工程,歷經9年於昭和14年(1939年)10月10日完工。

其中芬園堤防由南投草屯經彰化芬園,終點在烏日溪尾里。堤防設有越堤道路,位於溪尾里內者,今日編號為「越堤道66號」,但里民慣稱為「牛路崎(按:崎,坡道之意)」,因為早年里民利用烏溪河道內的沙洲開闢農園,需要仰賴牛隻耕作,便利用此越堤道路驅趕耕牛進入河床,故稱之為「牛路崎」,久而久之更成為鄰近區域的小地名,地圖上按台語發音諧音,標記為「牛羅崁」。

現今,日治時期開設的「牛路崎」已經封閉停用,改在台崧混凝土有限公司前新設越堤道路(越堤路62號)。但牛路崎舊路仍可步行進入,循碎石坡道上下芬園堤防。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史料時間
    時間
    1940年代迄今


    類型名稱
    1940年代迄今


  • 所在地-緯度
    24.04235991987561
  • 所在地-經度
    120.64063341718862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馬鉅強,〈烏溪治水事業之研究—以《灌園先生日記》為中心〉,《臺灣文獻》第58卷第1期,2007年3月31日,頁246-288。 〈林權吉先生口述訪談記錄〉,中興大學人社中心:「消失的擺渡人:烏溪、貓羅溪與溪尾寮之田野歷史記憶踏查計畫」,2021年10月8日訪談。
  • 撰寫者
    張明權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04235991987561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6406334171886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