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烏日區溪尾里芬園堤防曬米粉便道與米粉架遺構

1970年代至1980年代,溪尾里內緊鄰芬園堤防的溪岸路上,曾有兩間米粉工廠。當時手工製作的米粉,必須仰賴日光與強風吹乾,與一般利用平面廣場曬米粉的方式不同,緊鄰烏溪缺乏腹地的米粉廠,因地制宜利用堤防斜坡與烏溪強勁的溪風來曝曬、風乾米粉。

當年這些在溪尾里生產的米粉,均貼牌「新竹米粉」出售,由於產量甚大,為方便曝曬、運送米粉,米粉廠在堤防上私設斜坡便道,以及整列的水泥製米粉架。

曝曬時,先將米粉放在竹笪(竹編米粉架)上,疊成一落落之後,用小拖車沿著便道送上堤防。並在水泥架上橫放長竹桿,將竹笪循序倚靠、擺放在竹桿上曝曬風乾,並且需要配合太陽的移動,一日兩次(上午、下午)調整竹笪的向陽角度。這種仰賴烏溪強勁溪風、利用堤防斜面的曬米粉方式,可說是早年溪尾里的特殊景觀。

時至今日,米粉廠早已歇業拆除,僅遺留曬米粉用的拖車便道與一長列水泥架,仍屹立在芬園堤防坡面上,述說著往昔勞作的風光。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史料時間
    時間
    1970-1980


    類型名稱
    1970-1980


  • 所在地-緯度
    24.044323759806947
  • 所在地-經度
    120.6393797721351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張明權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04432375980694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639379772135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