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柴坑子

「柴坑子」位在彰化大肚山南岸,該地結庄甚早,明鄭時期為解決軍糧問題而實施屯田兵制,寓兵於農,各地駐軍屯墾。鄭氏王朝勢力由台灣南部往中部擴展,並與平埔原住民發生武裝械鬥。是時鄭經率兵往中部剿番,並由劉國軒駐守半線地區,「柴坑子」成為屯兵聚落,轄內已有「國聖井」(即國姓井,「聖、姓」台語讀音相同)。

清康熙末年,府城人氏楊志申率佃戶入墾移居「柴坑子」,向平埔族原住民購得土地,開始多項水利工程的投資。如福馬圳(八粉埤圳)、二八圳(東西三圳)等,奠定北彰化水利灌溉系統的基礎。

乙末日軍接收台灣,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軍由北而南於八卦山戰役遭受民兵強力抵抗,原駐兵於烏溪北岸大肚之日軍往上游移動,於渡船頭搶進烏溪南岸,取道柴坑子、大竹圍、轆沙坑,迂迴攻克定軍山(八卦山),可見「柴坑子」無論在農業及戰略位置上都十分重要。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史料時間
    時間
    明鄭時期


    類型名稱
    明鄭時期


  • 所在地-緯度
    24.092857
  • 所在地-經度
    120.575866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方怡中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09285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57586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