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霧峰區昭和9年阿罩霧圳第一水門

根據道光年間之《彰化縣志》記載:「萬斗六溪圳:在貓羅保萬斗六埔。水源詳見山川。業戶吳伯榮築,灌田千餘甲。」。同書卷一〈封域志〉,〈山川〉云:「萬斗六溪:發源於內山。逕火焰(山名),合大肚,入於海。」萬斗六溪即烏溪之別稱。

乾隆32年,吳洛率族人建立吳厝庄,以「吳伯榮」為墾號,開鑿萬斗六圳,主要灌溉今烏溪沿岸萬斗六、客家庄、吳家庄地區之土地數百甲。 嘉慶、道光年間,草屯洪家越過烏溪進入到萬斗六地區,將原有的萬斗六圳加以整理擴建並延伸至六股。日治時期將霧峰林家開鑿的阿罩霧圳與萬斗六圳及霧峰地區的埤圳整合,合併為阿罩霧公共埤圳組合。

1933年(昭和8年)烏溪堤防興建完成,將萬斗六圳與王厝、丁台、吳厝等埤及霧峰圳(阿罩霧圳)合併,改為阿罩霧第一圳,水門建造於1934(昭和9年),水源為霧峰端烏溪北岸象鼻坑烏溪溪水。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臺中市霧峰區象鼻路與象鼻路6巷路口
  • 免費進場
  • 史料時間
    時間
    1934(昭和9年)


    類型名稱
    1934(昭和9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臺灣省南投農田水利會編,《南投農田水利會志》,南投:臺灣省南投農田水利會,2008。 《彰化縣志》
  • 撰寫者
    袁仁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