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霧峰區柳樹湳七將軍爺廟

          一件在烏溪流域發生的真實歷史案件,衍生出烏溪南北兩岸四座廟宇的誕生。

根據早期碑文內文說法是沿襲大里市志而來,同治九年大里杙營派翁均、張烈等六位士兵往柳樹湳庄巡視時,因內山生番出草,除其六人,其同往之犬皆被殺害,墓尚存霧峰南柳村。

           逢甲大學張志相老師與陳哲三老師的則指出,這其實是真實的歷史事件〈彰化縣內凹莊及柳樹湳兵民被兇番焚殺案〉,記錄在《臺案彙錄己集》。發生地點分別在彰化縣內凹庄(現今南投營盤口附近)與柳樹湳(現今霧峰南柳里附近),發生時間是乾隆16128日(1752)與乾隆161211日兩天的夜裡。所謂「七將軍」是乾隆時期生番出草遭難的七名兵丁:陳綬保、吳世俊、薛國棟、劉耀、翁均、張列、彭英等,因神格化而尊稱為將軍

         霧峰柳樹湳七將軍爺廟原稱兵慶祠」供奉六位兵丁與義犬,民國96年廟方再依據新的考證資料,新塑七位神像與一義犬。

        烏溪南北兩岸四七將軍廟,源出乾隆20建的霧峰柳樹湳兵慶祠。當時彰化沿山邊界長期漢「番」衝突,至於原住民害清兵事件的發生,緣於官方上下歧視原住民,任由墾戶佃民汛兵作賤欺凌。當時複雜漢番關係裡,漢番既合作又衝突,漢番相互依存關係高,但漢人對番盡是歧視、壓迫與剝削。

翁均、張列等七位兵丁,生前以防番為職責的汛丁亡厲,死後轉化為將軍,為當地兵民建祠崇奉,繼續防番的工作,讓七將軍的信仰得以擴展。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臺中市霧峰區新厝路148巷59號
  • 免費進場
  • 史料時間
    日期
    1752-12-08


    類型名稱
    1752-12-08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大里市志》,﹤勝蹟志 ﹥與 ﹤宗教志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案彙錄己集》,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張志相,《逢甲人文社會學報》,〈台灣烏溪流域「七將軍廟」源流考論〉,頁173-203,2007。 陳哲三,《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8世紀中葉中臺灣的漢番關係:以彰化縣內凹莊、柳樹湳汛番殺兵民事件為例〉,頁143-173,2009。 柳樹湳七將軍爺廟沿革碑文。
  • 撰寫者
    謝孟憲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