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新村–屋瓦
文資身分: 無
自強新村建於1935年,在日治時期為日本海軍的士官眷舍。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自強新村的日遺眷舍,因應當時戰爭情勢緊張,於1948年自南京將「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部」遷移至左營基地,持續指揮海上艦艇作戰及運輸任務,並安置該部隊所屬軍眷共160餘戶。這些日式眷舍的配置,沿鼓山三路和柴山山腳往南北向延伸,形成帶狀分佈。眷村緊依柴山且鄰近左營軍港、彈藥庫、營區,國防安全管制嚴苛,禁止閒雜人等闖入,因此周遭環境少有被破壞,山邊樹林稠密,常見獼猴與蟲鳥共生,生態環境良好。在政府推動眷村改建計畫期間,自強新村成為台灣第一座住戶自行表決不搬遷的眷村。因此至今村中仍有許多眷民居住,但日式建築大多已慢慢被改建成鋼筋混凝土住宅。
國⺠政府接收的⾃強新村眷舍為⽇式建築,以槐⽊、杉⽊為屋架主結構,配以由⼀條正脊與四條戧脊構成,五脊四坡式的⿊⽡屋頂,屋頂四⾯呈現坡狀的屋⾯,有助於導⾵洩⽔,具有抗暴⾬且防⾵的特性,在易受海⾵吹撫的臺灣沿海地區特別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