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三村–菸樓
文資身分: 無
194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帶著大量軍民人口來臺,但直到1953年在滇緬邊區的義軍才首次撤軍返臺,安置於桃園忠貞新村。1961年以「國雷演習」為代號,再次將滇緬邊區的軍眷、義民由金三角接運回臺灣。義民凡三口以下的被分配安置到南投的清淨農場(博望新村),三口以上有眷義民則被接運至位於高雄屏東交界處的高雄農場吉洋分場,並建設信國一村、精忠二村、定遠三村、成功四村。
定遠三村義民主要是有眷士官兵,籍貫為雲南省,配偶則以滇緬邊區的少數民族為主,包含傣族、惈黑族、哈尼族等。眷舍建設完成後根據各戶人口,分配房舍大小並配發土地。1989年定遠三村歷經抗爭,爭取農地放領成功,居民擁有土地所有權,至今仍居住於村內。
過去定遠三村以菸業作為村中其中⼀項主要產業,因此村⾥興建⼀棟兩層樓⾼的菸樓,⽤來放置及烘製菸葉,⽽菸草的製作過程中需常常注意烘烤的溫度,且還須不斷地翻動菸葉,避免菸葉烤焦。由於後期菸草產業不佳,於是將菸樓拆除,現改為鐵⽪的公共活動空間供居⺠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