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新村(空翔區)-階梯及通風口
文資身分:歷史建築
因應日治時期的國防因素考量,陸軍飛行第八聯隊於1927年移防至屏東,並陸續於1928-1929興建了飛行第八聯隊官舍群(今崇仁新村成功區、通海區)。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陸軍飛行第八聯隊於1936年擴編為「陸軍第三飛行團」,為了因應人員編制持續擴增,而在1941年興建了「陸軍第四飛行團」官舍群(今崇仁新村空翔區)。因戰爭爆發,考量建造成本,眷舍的材料工法較前兩期興建的陸軍飛行官舍群略為精簡。
戰後由國民政府空軍六聯隊接收此區日遺宿舍,並將第三期官舍群改稱為「崇仁新村(空翔區)」,共56棟。其中25棟於2010年被拆除改建為國宅大樓(2015年完工),剩下31棟舊眷舍則由屏東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群,至今老樹環繞,眷舍與庭院仍保留日本時代的味道。
因應臺灣氣候,崇仁新村的⽇式建築也因地制宜,地板下的通⾵⼝相較⽇本提⾼約⼆⼗公分,加強空氣的對流。架⾼的室內地板和⼾外的庭院⾼度落差⼤,因此屋內外的進出都少不了階梯的協助,因此屋舍周遭有許多⼩型階梯,是崇仁新村的⼀⼤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