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文化創意思緒源源不絕

吳乾坤的爸爸是林務局人員,他從小在林田山木頭故鄉長大,住日式檜木屋宿舍,整天都跟山林、木頭為伍,閒暇和媽媽河邊山裡撿拾枯枝燒水煮飯。退伍後離鄉到外地工作,繞了一圈還是回家鄉從事熟悉木頭工作。民國98年林務局、社區、部落都有木雕學習課程,他認真學習並報名原住民木雕比賽,勇奪全國第三名佳績,就這樣不斷成長,並學習製作原住民番刀,也感謝指導過他的老師們。

字幕內容

我的故鄉是,花蓮縣的一個小部落,是一個叫做林田山的地方,我從小我爸爸因為工作,我爸爸是林務局退休的,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我就在那邊出生在那邊長大,林田山有一個別名叫做木頭的故鄉,我們從小接觸的都是木頭,我們住的房子是全木造的,我們煮飯用的都是木頭燒火的,那時後小時候沒有那個瓦斯嘛!煮飯前爸爸就會先去就是將他們廢柴就是廢柴那些割鋸下來用鋼絲綁一捲一捲接下來家裡當作柴火,然後不夠的時候就是要跟家裡的哥哥姐姐媽媽帶我們去河邊還是山邊就撿一些那個枯枝回來燒火,那我可能也因為這樣的關係就對木頭有一種另外一種濃厚的感情,我從以前就陸陸續續做了很多的工作,到頭來我還是回來做木頭,因為這是我最熟悉的東西,我在民國100年的時候民國98年的時候,在外地創業因為也沒什麼賺錢,所以就回來部落這裡學習這個木雕技藝。 [01:56]那時候剛好林務局有開課,部落的一個協會也有開課,我陸陸續續在這個一整年當中都一直在上這個木雕研習班,後來隔年我參賽參加了全國的原住民木雕競賽很幸運的我得獎了,那這就是我繼續做木頭的動力啦!我做木頭我做久了,後來有一個朋友偶然機會裡面拿了一把我們這裡每個人一份家家戶戶都有的,就是這個原住民的番刀啊,他就是說阿坤你會做木頭你乾脆幫我做一個漂亮的刀鞘,他說叫我幫他設計一個漂亮一點的刀鞘,所以我就答應他,反正也是做嘛!就算做的不好他也應該不會有抱怨,我就說好,我就幫他做,結果成果做得很好,他的朋友也看到了我附近的朋友也看到啦,就陸陸續續越來越多人請我幫他們整理刀鞘。 [03:29]在這刀鞘的中間,因為我們以前小時候,印像裡面就是燒火就是一定要有刀子,刀子來劈木頭來砍草啊!在生活上是息息相關的,我有一天有機會的時候我又可以再做這個刀鞘我也很高興我就很用心的做特別用心地去做它,就朋友也大受好評一致都覺得不錯,後來就陸陸續續有人叫我幫他修改刀鞘或者刀鞘壞掉的啊!後來刀柄做修改,我就在裡面再做一些變化,我有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一個我們這裡花蓮有一個很有名的同門刀的傳人,一個我的師父他就原本我做刀是客人跟我訂刀,刀子是讓他幫我打因為他的技術非常好,我就負責刀柄和刀鞘的部分,變成說我請他打好刀在做,我再拿回來做刀柄和刀鞘,後來我們合作久了,人就是這樣有慾望我就開始在刀子上動腦筋,後來我就請他可不可以幫我在刀子上面做花樣做一些雕刻或者是做一些變化。 [05:10]因為我們也很熟了,他就說那這樣乾脆好了啦,阿坤你來我這邊我教你打刀,要刻你自已刻我不會刻,我也很爽快的一口答應了,我就到他那邊,只要一有空我就在那邊打刀,有空去那邊看,他也很願意教我,兩個人合作工作上也很愉快,互相研究我們所謂的刀藝,後來一直做做做做,往後的日子裡面我大概接觸了以後我大概到現在做了一百多把的客製化的刀子,就是客人訂製他想要的刀子,譬如說像這把,這一個是女生跟我訂的她要求我在她的刀身上面刻上她的名子,這個英文名字是她的,其實我不懂英文的啦,他拿那個字給我看,我就照著刻,我就刻上去,因為她人在台北工作嘛,她說做好的時後就傳給她,她就會下來拿,這把是我剛剛幫她做好的刀子,她給我的主題就是這樣她要刻名子,她要刻有時尚感,但是不失傳統,那我就用了一些像寶石,還有一些皮革的感覺讓它有點時尚,但是這個我們的組成,它基本的刀型都是要很傳統的啦,這就是所謂的時尚結合傳統吧! [06:53]我最近刀子做的比較多啦!因為做刀子可能認識更多的朋友,在收藏刀的工作,他們當然就問我呀,阿坤你會覺得做刀子會有前途嗎?我說做刀子應該是很好,因為現在這個社會,其實真正要用它的人不多啦,大部分是拿來收藏的嘛,這種東西就是這樣啊拿來收藏,它有它的那個收藏價值,因為它是客製化的它是訂做的,如果有一天,我自己要做一把刀,我可能也是一樣會要做一把屬於自己的刀子。 [07:45]今年我要參加一個工藝競賽,我就是要用刀子做主題,所有的刀子所有的各組的刀我每個各組的刀都做一把做為主題,我要讓他們看看原住民他們的工藝的美感跟其它我們一般國外的啦!它們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東西不同層面的一個美,如果有一天我做到我跟我老婆講說我做到我沒辦法拿雕刻刀的時候,我還是會請人家幫我製造我的理念出來,我絕對一輩子不會放棄這個做木頭這個部分,雕刻這個部分,我相信在未來的十年,我會有更多更多新的創作出來,我的目的是要把這個原住民的雕刻藝術發揚得更廣大,當然我一個的力量是不夠,所以現在我就是積極的在籌備各方面的計劃,各方面的有關原住民木雕藝術的課程,如果可以的話當然是有團體,有一些同好一起參與。

基本資訊

  • 貢獻者
    上傳者
    花蓮縣馬里巴西生活美學協會站上傳者
  • 創作者
    吳乾坤
  • 時間資訊
    錄製日期
    2016/10/21
  • ISBN
    2016002773
  • 材質
    瀏覽次數:4340
  • 媒體類型
    影片
  • 尺寸
    00:09:43
  • 時間分期
    民間習俗/原住民/家庭/家族
  • 版本
    完整影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