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賽夏木雕與文化傳承

日繁雄是漢名,賽夏族名叫阿威,從事木雕工藝。他說賽夏族的杵臼是一刀一刀雕刻出來的,家家戶戶都有,收割的稻子會放入杵臼裡敲打成米才能食用。每個祭祖靈的地方都有引靈的儀式,一定會用到杵臼,喜慶也會用杵臼去打麻糬。他也會雕些人物與圖騰,賽夏族的圖騰是雷女圖騰,代表兩道閃電。他說木雕技藝若有年輕族人願意學,就有機會傳承下去,不希望賽夏木雕漸漸消逝。

字幕內容

原住民名子叫阿威,學名是日瀪雄,然後就是我從小就看了爸爸就是用刀在做這些我們族裡所要用的器具就對了。 00:33然後呢,後面我就有在慢慢學慢慢做,有那時候就是都用刀嘛,用刀就是會半玩的意思劈劈看啦,那時爸爸也會罵人因為那刀很利很危險這樣。 01:04我們的杵臼是用一刀一刀完全把它刻出來的,不是說像外面做的大部分都是用電腦畫的嘛現在或是用機器畫的,我們完全是去用手工把它做出來。 01:25那這個杵臼呢在我們族裡每戶會用,為什麼呢,我們以前是漢稻,漢稻的時候把稻子割下來曬乾之後,一定要用這個杵臼去打,穀子打成米才有辦法煮來吃嘛。 01:54然後這個杵臼的用途就是每一個薰嗣裡面一定有一個叫祭祖靈的地方,看誰是當長老就在他家一定要祭祖靈一次、兩次一年啦。 02:10那麼像今年就是105年也就碰到我們BASDAI,每一個祭祖靈的地方也會叫引靈,那是叫引靈都會用到杵臼,這是離不開的。 02:34我們的喜慶就是說某個家要娶媳婦了也會去搗麻糬也會用到,因為在我們族裡面從出生一直到往生都是會搗這個麻糬,就是要回去娘家,也會去雕一些人物、圖騰也會放,因為我們的圖騰比其他族群的完全不一樣。 03:14那是它功用地方就是菱形絕對是功用的,但是裡面就不一樣,不清楚的人他是以為我們那個是叫什麼希特勒,不是我們這個是完全一個叫閃電雷女,那叫雷女。 03:43整個族人是會有功用的,然後有分的話是各姓氏分的,各姓氏的分法現在我們這一代根本就迷路了找不到了,到底哪一個是哪個姓氏的人。 04:11對,它是有一點我們都是會去用到的東西,因為木頭的東西會爛,像那個什麼蒸籠、飯匙全部都是用木頭去做起來的,一整組杵,我們的杵跟一般的也不怎麼一樣。 04:36大概就是杵就雕比較多,跟這個什麼蒸籠,自己的創意就是會去雕一些人,都是往外面買用錢買回來。 04:52很多那不是我們的,叫吊車把它整個吊回來。 05:07大概就是會比較累,做那個就會比較累,以外的話像刻人、動物的話還好比較小件一點沒有很大件。 05:35這個矮靈祭是從小就是有跟著老人家帶著去,直到現在我們就沒有把這一個文化丟了,這是屬於文化跟習俗存在的,那麼矮靈祭裡面跟神話故是一樣,我也沒看過,到底是用傳說人長不到一公尺高,那個矮人就三台尺這麼高而已到我們腰部這樣子。 06:14然後就是以前的話跟我們族人,先祖、祖先一起生活,就是有一天為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然後就脫離了,脫離了之後這個跑掉兩個,兩個跑掉剩下的是掉到河邊淹死掉了,那在傳說中是這樣子講的,那這兩個我們的先祖先有預留,留了以後就是不肯,不肯就離開往這個東邊應該是花蓮那一帶走,後面就變成消失了,現在我們就是兩年一小聚十年一大聚,也就是祭拜的意思,把以前所有的恩怨這樣子過去就好了,不要一直在往後拉,我們保存到現在還是很完整的。 07:44第三天,那個本來是我們有兩個劇場,一個在五豐一個在南庄,我們會先一天,五豐的完一天,因為這個基柱打在五豐的懸崖,也對就它對岸不是有一個河流,河流的上面也就懸崖的地方,他們打基柱的地方,我們早一天他們那邊晚一天結束的的原因就是說,我們這邊的把它延過來同樂三個晚上之後,第四天的早上送聯送到五豐那邊去,由五豐那邊再同樂一個晚上。 08:54隔一天才把那個靈那個靈魂完整的送回去他那個祭祖的地方,我南泉的是很少人過去我是去很多次連梳子也帶著一起去給他了解這個文化的情形是怎麼一回事。 09:22就是會準備魚蝦、麻糬也是會用到這個杵臼,然後就是有在釀那個糯米酒,就是你拿過來共傳一起跟我們吃的意思,在我們台灣的原住民裡面比較看不出是我們賽夏族的,因為為什麼因為賽夏族是最早開發的、最早接觸漢人,拿碗吃飯也是最早的一個阿,其他族群是用手抓,我們這個族現在保留就是在祭祖靈或是慶典的時候還是用手抓的。 10:31有人電東西的話還有在做,我也是很希望說不管哪一個縣市的年輕人,有意願的話盡量來找我,我都可以教他怎麼做,你會做下去就是會傳承了。 11:17各族的因為做的東西不一樣,我是針對我族人,賽夏族人總共現在是…我在學校教那個民主教育裡面偶爾我會去調那個資料出來看看。 11:56當然會,因為在年輕一代的都不肯學,不肯學漸漸的日長久之後應該也可能性是會消失,然後會做的也沒什麼人,少之少。 12:30當然重點在我的看法是要取木頭也不是很方便很貴,像濟木的話一根要調回來那不少錢,你光叫一個吊車吊一次就上萬了,木頭也不是很便宜,雕這個是已經變成半玩半玩才可以,你說要依靠它來生活的話是沒辦法的。 13:36也不知道阿,反正像我這個年紀也那麼大了,反正沒看到了也就好啦 13:51我一個孫子才上國中他是很熱心經常我在做他就會過來看看我就跟他講怎麼開始做,有那個意願他就會一直問我就跟他講,可是他還小朋友長大一點他是不是又不想了也不一定,這個小朋友就是要常帶,像我們文化裡面習俗裡面經常帶的出門他有問我們就答跟他講這個是怎麼一回事。

基本資訊

  • 貢獻者
    上傳者
    新竹生活美學館蒐錄團隊

    蒐錄者
    姜芯蕙
  • 創作者
    日繁雄
  • 時間資訊
    錄製日期
    2016/10/11
  • ISBN
    2016002643
  • 材質
    瀏覽次數:2743
  • 媒體類型
    影片
  • 尺寸
    00:14:46
  • 時間分期
    地方文化事件/宗教活動/原住民/家庭/家族
  • 版本
    完整影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