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家何志隆初識燒陶時,從電窯、瓦斯窯入門,直到在三義學習柴燒技術,發現將不上釉的土坯直接入窯,使用植物落灰釉燒製,成品有著無法預期的美感。自此他投入柴燒瓷器,致力於研究完美的翡翠青瓷,累積了超過1500窯的燒窯經驗,每一次入窯均詳細記錄,研究出利用導流原理,讓灰釉鋪陳到胚體;但是即便如此,現今每一窯的成功率也只能達到3%-5%。他認為每一件作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對每個孩子要求極致的自然,當成品出窯時能達到滿釉,是世上任何語言、文字所無法形容的。
字幕內容
陶藝家何志隆初識燒陶時,從電窯、瓦斯窯入門,直到在三義學習柴燒技術,發現將不上釉的土坯直接入窯,使用植物落灰釉燒製,成品有著無法預期的美感。自此他投入柴燒瓷器,致力於研究完美的翡翠青瓷,累積了超過1500窯的燒窯經驗,每一次入窯均詳細記錄,研究出利用導流原理,讓灰釉鋪陳到胚體;但是即便如此,現今每一窯的成功率也只能達到3%-5%。他認為每一件作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對每個孩子要求極致的自然,當成品出窯時能達到滿釉,是世上任何語言、文字所無法形容的。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