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英授生於1934年,從小失學,因被人取笑是文盲,因此奮發自學。祖母出錢讓他去新竹市買書本,再向讀過兩年漢文的表哥請益,直到表哥無法教他了,他又去向另一位堂伯父請益。當兵時,因身分證被註記為不識字,被送到初級班學認字,後來被改調到初中程度的班級,進步很多,非常高興。軍中有位宜蘭同袍,寫自傳都用文言文,他與同袍結為好友,學習到很多,也奠定了國學基礎。後來致力推動客家文化、傳統禮俗、客家漢文、鄉土文史教學、道卡斯正名運動,都拜這段年少自學奠定的功夫。
字幕內容
廖英授生於1934年,從小失學,因被人取笑是文盲,因此奮發自學。祖母出錢讓他去新竹市買書本,再向讀過兩年漢文的表哥請益,直到表哥無法教他了,他又去向另一位堂伯父請益。當兵時,因身分證被註記為不識字,被送到初級班學認字,後來被改調到初中程度的班級,進步很多,非常高興。軍中有位宜蘭同袍,寫自傳都用文言文,他與同袍結為好友,學習到很多,也奠定了國學基礎。後來致力推動客家文化、傳統禮俗、客家漢文、鄉土文史教學、道卡斯正名運動,都拜這段年少自學奠定的功夫。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