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南萍在大陸的時候,因為父母屬「黑五類」、無法念大學,因此改念護理。文革期間,她被下放到農村,擔任衛生站的赤腳醫生。原本該農村裡的兩個醫生,大約是國小3年級的文化水平。當年18歲的她因為自城裡來,居然成為村民眼中的「名醫」。她說,那段時間在農村的訓練,反而讓自己經驗值大增,現在的醫生過度依賴各種精密儀器,當年她在鄉間僅靠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基本上已可處理8成以上的疾病。
字幕內容
楊南萍在大陸的時候,因為父母屬「黑五類」、無法念大學,因此改念護理。文革期間,她被下放到農村,擔任衛生站的赤腳醫生。原本該農村裡的兩個醫生,大約是國小3年級的文化水平。當年18歲的她因為自城裡來,居然成為村民眼中的「名醫」。她說,那段時間在農村的訓練,反而讓自己經驗值大增,現在的醫生過度依賴各種精密儀器,當年她在鄉間僅靠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基本上已可處理8成以上的疾病。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