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軍討海時,釣棹仔都在近海,大概3點就出海。他記得每次出海前要報關、檢查人數,一定要有旗號,晚上就用燈火表示。天快亮海面金光快散之時,是咬餌的最好時機。後來附近魚少了,大家就開始往釣魚臺捕魚,雖然遠但魚多,當時光是南方澳去釣魚臺附近作業的船隻就超過30艘。但去釣魚臺附近捕魚要花一週的時間。早期都很自由,後來才有日本軍隊驅趕臺灣漁民。魚少了之後收獲不多,大家開始轉業,釣棹仔就沒落了。
字幕內容
洪武軍討海時,釣棹仔都在近海,大概3點就出海。他記得每次出海前要報關、檢查人數,一定要有旗號,晚上就用燈火表示。天快亮海面金光快散之時,是咬餌的最好時機。後來附近魚少了,大家就開始往釣魚臺捕魚,雖然遠但魚多,當時光是南方澳去釣魚臺附近作業的船隻就超過30艘。但去釣魚臺附近捕魚要花一週的時間。早期都很自由,後來才有日本軍隊驅趕臺灣漁民。魚少了之後收獲不多,大家開始轉業,釣棹仔就沒落了。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