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正於823砲戰時隨家人赴臺,記得當時年僅4歲,在高雄短暫借住國校,並由安置單位統一供應三餐。後來暫住臺北市的金門街,有金門籍人士陳仕德倡議合建住宅,他拿著剩餘不多的補助款,民國48年左右住進名為金門新村的中和積穗。當時沒什麼娛樂,鄰里間哪戶有電視,都很神氣威風,大家就到那家裡去看電視,也不管什麼禮貌。這段因戰爭而遷臺受教的生活歷史,成為人生重要過程,但也因想家,大學畢業後自願返鄉任教。
字幕內容
王先正於823砲戰時隨家人赴臺,記得當時年僅4歲,在高雄短暫借住國校,並由安置單位統一供應三餐。後來暫住臺北市的金門街,有金門籍人士陳仕德倡議合建住宅,他拿著剩餘不多的補助款,民國48年左右住進名為金門新村的中和積穗。當時沒什麼娛樂,鄰里間哪戶有電視,都很神氣威風,大家就到那家裡去看電視,也不管什麼禮貌。這段因戰爭而遷臺受教的生活歷史,成為人生重要過程,但也因想家,大學畢業後自願返鄉任教。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