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火良出生於大正14年,只讀2、3年書就開始做工,20幾歲開始參與海邊牽罟,目前是鳳坑村姜厝地區有牽罟記憶且擔任槳手年紀最大的長者。他說2、3月開始在白天牽罟,到了6、7月因為白天海水過熱,改為晚上牽罟,叫做「牽瞑流」,記憶中曾經最多一網1000多斤。鳳坑村有5艘船,要輪流牽罟才會都有魚獲,後來因為網不到魚,就漸漸沒人牽罟,同時牽罟只是農家副業,無法賺錢,因此記憶中鳳坑村的舢板船維持牽罟約10幾年,民國50幾年就消失了。
字幕內容
姜火良出生於大正14年,只讀2、3年書就開始做工,20幾歲開始參與海邊牽罟,目前是鳳坑村姜厝地區有牽罟記憶且擔任槳手年紀最大的長者。他說2、3月開始在白天牽罟,到了6、7月因為白天海水過熱,改為晚上牽罟,叫做「牽瞑流」,記憶中曾經最多一網1000多斤。鳳坑村有5艘船,要輪流牽罟才會都有魚獲,後來因為網不到魚,就漸漸沒人牽罟,同時牽罟只是農家副業,無法賺錢,因此記憶中鳳坑村的舢板船維持牽罟約10幾年,民國50幾年就消失了。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