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美提及小時候對父親王金河的印象,就是父親一直在為病人忙碌奔波,小時候生病時最期待父親可以關心她,但父親總是將病人都安頓好後,最後才會來探望她。父親81歲退休時,秉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參加英語發音班,85歲時受邀到臺大生命演討會,全程以英語演講,更在民國96年成立臺灣烏腳病紀念館。她說父親在醫學、社會、教育都貢獻良多,現在她親自投入烏腳病醫療歷史紀念館的經營,見證父親一生的心血,父親在她心中樹立了非常好的典範。
字幕內容
王芳美提及小時候對父親王金河的印象,就是父親一直在為病人忙碌奔波,小時候生病時最期待父親可以關心她,但父親總是將病人都安頓好後,最後才會來探望她。父親81歲退休時,秉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參加英語發音班,85歲時受邀到臺大生命演討會,全程以英語演講,更在民國96年成立臺灣烏腳病紀念館。她說父親在醫學、社會、教育都貢獻良多,現在她親自投入烏腳病醫療歷史紀念館的經營,見證父親一生的心血,父親在她心中樹立了非常好的典範。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