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榮川於民國97年擔任嵩山社區村幹事,民國99年進入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當初只有3個加起來200歲的老人家一起上課,後來4年中聚集了50個學員。再生計畫提供工作機會號召年輕人回社區,他認為這對社區營造非常重要,因此一步步經營,凝聚居民向心力。後來更運用石門特有的梯田種植日本越光米,第一年實驗種植,第二年開始外銷,最後將社區種植的米命名為千歲米,意指種植的農民們加起來超過千歲,希望以後可以重新整頓嵩山社區,號召更多居民回來務農。
字幕內容
江榮川於民國97年擔任嵩山社區村幹事,民國99年進入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當初只有3個加起來200歲的老人家一起上課,後來4年中聚集了50個學員。再生計畫提供工作機會號召年輕人回社區,他認為這對社區營造非常重要,因此一步步經營,凝聚居民向心力。後來更運用石門特有的梯田種植日本越光米,第一年實驗種植,第二年開始外銷,最後將社區種植的米命名為千歲米,意指種植的農民們加起來超過千歲,希望以後可以重新整頓嵩山社區,號召更多居民回來務農。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