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轂摩成長於戰後年代,家裡經濟並不優渥。因從小喜歡繪畫,初中畢業後當繪畫學徒賺取收入。18歲左右在全省美展認識夏荊山老師,之後跟隨夏老師學習福建和山東的畫派。退伍後在草屯開印章店,民國50幾年參加第五屆全國美展,獲得金樽獎的殊榮,奠定了要從事繪畫的信心跟基礎。民國66年因蔣經國先生到訪,讓他大獲鼓勵,想從傳統寫生到新的創作。他認為書法、繪畫和藝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用腦在進行,繪畫時應該多想勝於多做,但若能多想又多做當然更好。
字幕內容
李轂摩成長於戰後年代,家裡經濟並不優渥。因從小喜歡繪畫,初中畢業後當繪畫學徒賺取收入。18歲左右在全省美展認識夏荊山老師,之後跟隨夏老師學習福建和山東的畫派。退伍後在草屯開印章店,民國50幾年參加第五屆全國美展,獲得金樽獎的殊榮,奠定了要從事繪畫的信心跟基礎。民國66年因蔣經國先生到訪,讓他大獲鼓勵,想從傳統寫生到新的創作。他認為書法、繪畫和藝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用腦在進行,繪畫時應該多想勝於多做,但若能多想又多做當然更好。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