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二友出生於1925年,20歲當兵時隨部隊撤退到海南島,後來到了金門。當時金沙鎮后水頭有很多古厝,但都沒有主人,所以大家都自由進出。那時候每天都蓋碉堡,有米飯可以吃,很多沒有飯吃的小朋友都會來。後來一度到定海,1949年底再返回金門,回來後也是在蓋碉堡、割草,常聽到反攻大陸的口號和歌曲。日常生活都以作工為主,像是修馬路、金城鎮的南門、還有第五連疏濬溪流;他還在小金門蓋了兒童橋,莒光樓金防部蓋的運動場,雙鯉湖旁的橋,土路戰備道等…
字幕內容
傅二友出生於1925年,20歲當兵時隨部隊撤退到海南島,後來到了金門。當時金沙鎮后水頭有很多古厝,但都沒有主人,所以大家都自由進出。那時候每天都蓋碉堡,有米飯可以吃,很多沒有飯吃的小朋友都會來。後來一度到定海,1949年底再返回金門,回來後也是在蓋碉堡、割草,常聽到反攻大陸的口號和歌曲。日常生活都以作工為主,像是修馬路、金城鎮的南門、還有第五連疏濬溪流;他還在小金門蓋了兒童橋,莒光樓金防部蓋的運動場,雙鯉湖旁的橋,土路戰備道等…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