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佑國小畢業時,農業已經沒有出路,他因此到附近的製襪廠工作,直到民國62年入伍當兵。退伍後進入將近200人的工廠工作,隔年卻因為碰上石油危機而倒閉。他拿出儲蓄來蓋農舍做襪子,在民國67年經濟起飛的背景下,肯做就有錢賺,踏實的個性讓其他師傅肯傾囊相授。民國75年開始接貿易商的訂單,民國80年員工已將近30多人,在臺灣產業逐漸外移時,遊學歸國的兒子建議轉型,因此朝向觀光工廠發展,成為有附加價值的產業。
字幕內容
劉信佑國小畢業時,農業已經沒有出路,他因此到附近的製襪廠工作,直到民國62年入伍當兵。退伍後進入將近200人的工廠工作,隔年卻因為碰上石油危機而倒閉。他拿出儲蓄來蓋農舍做襪子,在民國67年經濟起飛的背景下,肯做就有錢賺,踏實的個性讓其他師傅肯傾囊相授。民國75年開始接貿易商的訂單,民國80年員工已將近30多人,在臺灣產業逐漸外移時,遊學歸國的兒子建議轉型,因此朝向觀光工廠發展,成為有附加價值的產業。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