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芳仁從事茶產業的管理實務,是名間鄉農會農事指導員,在臺灣大學農藝系進修茶作學,民國71年擔任老師的評審助理,他說民國71年,4000多株的植生苗因日本人戰敗回國,從三個品系挑出一支,被命名為臺茶12號,也就是金萱茶,臺茶13號則成了翠玉。1998年他入圍臺茶19號的命名委員之一, 2005年時改革金萱茶的氣味,香氣和滋味與烏龍大相逕庭,茶香具奶香味、茶樹生長旺盛、早生、抗旱、抗病力強。
字幕內容
藍芳仁從事茶產業的管理實務,是名間鄉農會農事指導員,在臺灣大學農藝系進修茶作學,民國71年擔任老師的評審助理,他說民國71年,4000多株的植生苗因日本人戰敗回國,從三個品系挑出一支,被命名為臺茶12號,也就是金萱茶,臺茶13號則成了翠玉。1998年他入圍臺茶19號的命名委員之一, 2005年時改革金萱茶的氣味,香氣和滋味與烏龍大相逕庭,茶香具奶香味、茶樹生長旺盛、早生、抗旱、抗病力強。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