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獻玉目前從事糕餅業,因從小不喜歡讀書,國小畢業後坐火車到臺北西門町逛街,巧遇西裝店老闆當了學徒。16歲回到鹿港原本從事雕刻業,雕刻業沒落後到弟弟的烘焙業幫忙物流批發,民國71年與妻子一起做牛舌餅,並於民國76年開店,慢慢累積生意,鹿港的人脈讓他深知地方特色的重要。在北港振興戲院巧遇社教站的公益團體,從此結下不解之緣,夫妻倆共同協助將振興戲院改造為文化閱讀中心。
字幕內容
郭獻玉目前從事糕餅業,因從小不喜歡讀書,國小畢業後坐火車到臺北西門町逛街,巧遇西裝店老闆當了學徒。16歲回到鹿港原本從事雕刻業,雕刻業沒落後到弟弟的烘焙業幫忙物流批發,民國71年與妻子一起做牛舌餅,並於民國76年開店,慢慢累積生意,鹿港的人脈讓他深知地方特色的重要。在北港振興戲院巧遇社教站的公益團體,從此結下不解之緣,夫妻倆共同協助將振興戲院改造為文化閱讀中心。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