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驟雨

楊英風1926年出生於台灣宜蘭,1943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建築系,復於1948年進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習藝。楊氏早年創作,雖履獲國內外美術展覽獎項,1965年仍前往義大利國立羅馬藝術學院研習雕塑,充分展現了其矢志鑽研中西藝術的求知精神。楊氏早期創作兼攻版畫和雕塑,並試圖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建構個人的藝術語彙。楊氏一生,除了製作不少通俗主題的作品之外,也積極開創了許多純粹抽象的造形雕塑。他在雕塑材質和技術上也做過許多實驗和探索,對台灣現代雕塑的普及發展卓有貢獻。此件名為「驟雨」的銅塑人像,是楊氏早期「鄉土系列」的作品之ㄧ,寫實的人物造型,腳步未定的姿態,含蓄而若有所思的面容與神情,同時具現了台灣農業時代勞動階層的身體樣貌、精神性格和處事方式。在單體的人物描寫之外,此作隱含的戲劇性氣氛和敘述手法也昭然若揭--大雨當前,農夫將工作中的鐮刀放在腳旁,似乎急著把禦雨的簑衣穿上後,再繼續進行手上未完成的工作。其中的符號運用與表現手法或許只是點到為止,但將單體人物造型擴大為一種文本敘述的目的,卻是相當鮮明有力的。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楊英風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1953
  • 全集/系列名
    鳳甲美術館精選館藏
  • 相關地點
    不詳
  • 地點名稱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緯度
    25.0257
  • 經度
    121.52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