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來盛在黨營報紙中華日報工作20多年,見證臺灣在解嚴後平面媒體跟著開放,變成自由市場競爭,導致公營及黨營報紙受到衝擊。他說在報禁開放之前,報紙最多只能發行3大張,報禁後公黨營報社逐漸式微,而現在又進入網路時代,電子媒體興盛,許多平面媒體受到衝擊,規模不如以前,財團併購屢見不鮮,平面媒體必須拿捏利益與報導實質內容的質量,才能創造出良好的媒體風氣。
字幕內容
用文字說故事 ?…我姓陳吼,?…中間的名字,來。啊盛是茂盛的盛。我1955年出生的,?…做了記者有20多年。 吼,在黨營的中華日報。嘿工作做過記者。那目前吼,目前是退休狀…退休了以後吼,在…在一家私人公司啊當課長。 嘿是這樣,那個戒嚴的時候它報社有限制家數。就是不能增加報社,第一個你如果報社要…譬如說,那時候有一些小報,要…要賣出去的時候要賣,要有人家,就是要把那個權力讓出來,然後改…改它的登記或是什麼。 我…反正那個過程就比較奇怪啦,啊那時候的報紙也只有三大張,那那時候新聞就是說,我們那時候跑的新聞都是重點在一些社會新聞。 因為政治的議題,那時候也是萬年國會嘛喔。萬年國會,那時候國會是萬年國會。所以…所以跑新聞大部份競爭的就是一些重大的社會新聞。 那時候比較有名的就是中時、聯合,他們…都是在搶第三版啦。所謂…所謂第三版,因為第一版都是政治新聞。 就沒看頭呀,啊報紙一翻開大家都看第三版。所以它那時候的新聞,重點在那。 其他的政治新聞,有的有一些活動要報備的。就是說喔你這個,就是寫所謂的這個參考新聞。 你們大概…年輕的一輩都沒有聽過。就是說先打電話給報社說,?啊這個新聞要不要發。 吼然後可能報社主管會跟你講,你發個參考新聞過來。嘿…就是有一些比較敏感性的新聞。 那時候我們了解的就是說,有臺灣省政府,會會去經營吼。新生報,臺灣新聞報。 臺灣新生報、臺灣新聞報。那是公營報紙。就是記者也有編制,就像公務員這樣編制。 嘿然後還有黨營的中央日報、中華日報。?…還有一些民營的,民營的有一些大報啦,但是他們的負責人也是國民黨的中常委。 嘿像中時、聯合那時候,是中常委他們的、他們的老闆。自由時報…好像…好像在77年報禁解除以後才有的。 一開始是要自由日報,那時候設在台中。台中的北屯那裡,後來就…又才搬到臺北。 改名字叫自由時報。?他們那時候發展得很快,啊他們經常從一些報社的記者挖角。 嘿。呃…戒嚴的時候,那時候就是採訪的…?…方式都不太一樣,跟解嚴以後。還有到…最…近代的新聞,完全不一樣。 以前在採訪的時候,你…你們可能比較年輕的人,可能沒有聽說過?…中午我們要趕火車稿。 就是說他的報紙是用手寫的嘛喔,用稿紙手寫。然後有一個…大概有一個截稿時間,大概下午兩三點那時候。 然後那個稿子啊,要用那種袋子,帆布袋。把稿子放在裡面,然後由報社的小妹啊,啊…就是追火車的哪一班啊。 嘿…到火車站去寄。然後隔天她在把空的那個袋子呀,帆布袋,寄回來。 寄回來報社啊,寄回來那個各分社。啊…就這樣。但是在四點以後吼,發生了新聞,我們會…我們會打電話給報社說,這個…譬如說這個兇殺案。 或是這個突發的…突發的新聞,報社篇幅要多大,我們要定下來喔。大概你的事件有多大,篇幅有多大。 然後要不要照片,那我們去…因為也沒有傳真機。那時候傳真機也不普遍呀,就是去電信局發電報。 有那個…那個幾百個字的稿紙呀,就寫..寫電報。那大概也不能寫太多,也不能寫太詳細。 就大略寫一下這樣子,重點寫一下。啊他會,他會說這個時間已經截稿,大概11、2點的時候截稿。 啊就要挖版,那時候還是人工組版,不是電腦組版,所以還要把那個…把一些不重要的新聞挖起來。 臨時挖掉,然後把這個放上去。那時候的競爭是這樣,對不對。你要搶獨家,要有…新聞要精彩一點,是在四點以後。 下午四點的,而不是說在火車稿之前。在火車稿之前的都是一些公關稿,公…呵呵…公關稿比較多。 因為那時候的資訊,沒有現在發達。現在差多了,跟那時候…那時候主要大家還是要看報紙。 後來解嚴了以後,不是…那個報禁解除了以後,慢慢地、慢慢地變成網路。或跑到那個電視,那電子媒體呀。 電子媒體那個…時間性呀,各方面都比我們…先是電子媒體,然後近幾年就是網路新聞。 網路新聞可以…甚至取代電子媒體。因為公民每個人都有一隻手機,就是說智慧型手機可以拍,馬上上傳。 你有時候你新聞自己…自己就是說,有些記者會自我設限嘛吼。有一些跑比較敏感的,新聞事件的時候,他會自我…政治性的啦。 他會自我設限,那…那可能你在新聞發出去了以後就被…被人家更正。 或是被網民..?他po上這則新聞,人家拍到了,跟你拍到的不一樣。而且拍得比你…比你精彩。 喔是在戒嚴…戒嚴之前,或是報禁解除之前的這些,所謂的公務員報紙喔。他是有…就是說有些機關是…就是說..也是強迫分配的啦吼。 所以他還是有…還是有經營的優勢。但是解嚴了以後,或是報禁解除了以後,變成自由競爭,自由市場了以後。 因為這些主管的心態啊,他一時地調整不過來啦吼,他記者的那個習慣呀,就就會自我設限的習慣呀吼。 啊報社還是…就是說報社還是他受到…受到限縮啦。言論尺度啊,還是有限縮的,因為你拿人家的,你拿老闆的錢是來自政府的嘛。 或是來自黨,啊你總不會寫自己的那個。吼,不是自己批判自己。所以他會失去競爭力,逐漸地。逐漸逐漸地,失去他的市場。 在廣告啊或者發行的份數啊,都會漸漸地萎縮。啊這樣就被市場逐漸地淘汰 這是難免的,因為你要算印刷的成本,印刷第一個你要先…廠房、吼土地,這個都要算進去的。 機器…機器是很貴的,紙張會漲價的,油墨也會漲價的。所以印一份報紙就是賠一份報紙,那沒關係,因為你這個份數很重要。 對廣告來講,對廣告商,這是很現實的。我要看你的發行量,啊你自己自吹自鐳,也讓你自吹自鐳沒關係,但是廣告商呀商人啊,會去調查。 吼他可能?….一條街,譬如說台中市某一條街,啊他自己派個人吼,然後去看一下。 到底多少人看這一份報紙? 然後我才決定說,我要不要買這個廣告。所以份數是賠錢在經營。 那個報份啊…是…是必要的。就是說你不能沒有報份。沒有報份就沒有廣告,嘿就是相輔相成啦。但是就是要…要把本錢放下去了。 報紙的那個份數啊是要虧損的,還有它這個…很多方面啦。 (訪問者提問) 恩…它這個就像我們在經營一家店嘛吼,你的…你的成本支出就是這些印刷費,吼這些印刷費、雜費這是人事的…人事薪資的支出,這是最…這一塊也是很可怕的。 吼那些因為報紙這個東西,要靠人工。吼要很多記者去寫,然後報紙出去要三更半夜啊送出去。 吼用車子什麼什麼的…所以它要很多人工,因為它的…它的成本是真的很高的。 再來相對地它,它的補進來就是廣告而且,廣告費呀。那另外一個,有一種說法是就是說,喔它…因為為什麼,有一些企業家、或是政治的,做政治的他喜歡報紙? 就是可能是為了…為了某一種…?某一種…?就是說…也是一種武器吧! 說難聽一點,嘿就是說他…可能可以,可以掩護他自己的事業這樣子。 (訪問者提問) 恩…好。我認為是這樣,我們也要看一些先進國家的經驗啦。因為我們臺灣就是中華民國,發展這個報紙啊是…可以借鏡,因為也…時間也不是那麼長啦吼。 看那外國,英國、或者說日本吼、美國,他們很早就有了嘛。在我們清朝末年,或是說更早就有。 那我們報紙的發展也是…也是民國以後吼,差不多民國2.30年那時候比較成熟。 啊看他們經驗就是說,看他們先進國家的經驗,他還是有存在的。儘管是網路非常地發達,儘管是電子媒體非常地發達,但是基本上那個報紙還是存在的。 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嘿,只是說萎縮,會萎縮。 (訪問者提問) 嘿…對,謝謝、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