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人變身香草達人

在幽靜的淡水重建街上有間充滿清香的香草街屋,屋主蔡以倫曾經在媒體界工作12年,一次因緣際會之下讓他決定轉行,並回到家鄉淡水從事香草栽培,過程中所需面對的就是跨領域的專業問題以及經營難題,但憑藉不放棄的精神,他努力一一克服。

字幕內容

媒體人變身香草達人 我以前在媒體工作過12年,然後後來我決定要離開媒體工作,剛開始我並沒有設想要做什麼事情。 但是我媒體經驗有接觸過農業,接觸過一些社團吼。所以我大概知道說這種養生呀,草本呀,保健這樣的東西。 那離開工作之後,我曾經在大陸做過一年。然後回台灣,因緣際會喔就回到淡水的山區。 那長輩很親切就問我,看我那時候轉職中吼,比較有時間,比較多,就問我要不要來種種菜呀。 那我發現長輩種的是藥草,中藥草。那我就想到,欸?我以前接觸過的醫藥環保吼的那種新聞裡面,其實有蠻多這種。 那我就覺得說長輩種得很開心喔,可是我都不懂呀。我就跑去農改場吼,報名上課。 那剛好又認識一些朋友,他把這個香草栽培的一些基本的..比如說怎麼播種,怎麼牽插繁殖。 怎麼換盆子,怎麼照顧,怎麼防蟲的什麼…幾乎花了一點時間把他這一套全部學會了。 那後來就因緣際會,因為在網路上有那個臉書社群,那大家就彼此分享栽培經驗。 然後就認識一些同好。那同好後來就覺得說,我們種得還不錯,那就大家就起鬨說,他可以開這個花茶的店。 他們就負責來顧店就好,希望我專職地提供一些香草給他們做為這個店裡面用這樣。 那那時候我也累積蠻多知識,他們也覺得我或許可以來教人家怎麼栽培。那我就想到我們在淡水重建街這個老..這個地方這是我們老家呀。 我們父親從小就在這個,這個重建街14號這間屋子長大。吼後來租人家,再把它…就那幾個起鬨的朋友就回來花了幾萬塊,就整個重新整修過。 但是保持原狀啦,然後三年前就把它整理好。 那後來我就漸漸地從香草栽培的專業,然後剛開始也在這邊開一些課。淡水社區大學的香草課。 也是由我們在上,也在這個空間上。到後來再漸漸地把這些栽培好的香草植物,我們學會了烘乾的技術。 包裝,變成茶包再販售。那這樣又有個好處,就是這個變成茶包之後,那一般的朋友帶回家。 不管他距離多遙遠,在美國也一樣。他把它用水煮開了以後,就有一個香味喔。 就直接又傳遞過去了。困難很多捏,我覺得專業完全不同,欸…我覺得香草對我來講,我沒有特別說喔對哪一種香草特別喜好。 那但是在整理的過程,我就會覺得說其實跟它們互…相處的過程是一種身心平靜的過程。 這樣子,是…所以後來發現這叫做適地適種。吼適合的地點,適合的種植方式。那因為這樣子的話,那些植物呢,你也發現相對來說,它也沒有病蟲害。 所以我們也不用施農藥,也不用化肥。成就感慢慢累積啦,吼不過我是覺得說,像我們雖然是轉業喔,可是我發現轉業之前的人生經驗喔,也對我們後面其實是很有幫助的。 比如說我們在媒體,我們訓練到怎麼樣可以寫出我們想要寫的東西。我們的文筆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起碼你可以寫出你想要的東西。 這點就是會比一般的小農好一點。起碼你還懂得怎麼去行銷你的東西。欸..其實喔這個香草它是一種農產品。 那它本身並不是說台灣以前有過的產業,可是當我們把它變成茶之後,這個茶飲吼,其實是這個我們飲食文化很早就有的吼。 所以像那個茶葉來說呀,淡水其實很早就是茶葉產地了,或許我們這裡也可以透過香草,把這樣子的茶市文化,做一個改變或提升吼。 把它變成類似咖啡館的文化。就是左岸那種咖啡館文化,變一些文人吼,變可以到我們這重建街喝茶吼。 那喝咖啡也可以啦吼,來然後讓這種淡水這種藝文氣息,這是一種生活的東西了。 不是…藝文的人很高,那樹林之間的東西,它之間有交融的這樣子。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新北市
  • 貢獻者
    上傳者
    黃心怡

    蒐錄者
    洪郁婷
  • 創作者
    蔡以倫
  • 時間資訊
    錄製日期
    2014/06/06
  • ISBN
    2014003490
  • 材質
    瀏覽次數:9007
  • 媒體類型
    影片
  • 尺寸
    00:05:30
  • 時間分期
    家庭/家族
  • 版本
    完整影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