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20年出生的杜等齊,他的父親從事魚塭工作,家中有8個子女,父母就靠著魚塭收入,含辛茹苦養育孩子成長。杜等齊為分擔父母辛勞,年僅14歲就從事魚塭養殖,他回憶早期開墾臺南土城、七股一帶魚塭的辛酸歲月,在風雨中要護魚,早出晚歸的苦楚,感觸不禁湧上心頭。而70年的養殖生涯,也讓他見證了臺南沿海戰後迄今的養殖業文化。
字幕內容
民國20年出生的杜等齊,他的父親從事魚塭工作,家中有8個子女,父母就靠著魚塭收入,含辛茹苦養育孩子成長。杜等齊為分擔父母辛勞,年僅14歲就從事魚塭養殖,他回憶早期開墾臺南土城、七股一帶魚塭的辛酸歲月,在風雨中要護魚,早出晚歸的苦楚,感觸不禁湧上心頭。而70年的養殖生涯,也讓他見證了臺南沿海戰後迄今的養殖業文化。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