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張淑真的啟蒙老師,小學一年級開始寫日記,背唐詩。朋友都說她很會體諒人,她以為是閱讀的力量內化成為她的人格特質。小學時代她常被掛上「請說國語」的牌子,她們和爺爺、奶奶都說臺語,她的臺語講的很道地。那個「惡補的年代」,父母都很節儉,也可以教她,但還是讓她補習。她記得有補習的人不用掃地。初中畢業本來跟七八個好友約好直升「基隆一中」高中部,父母不同意,她只好參加聯考,考上基隆女中。高二那一年,由於「省辦高中、市辦初中」,她那些直升的同學被迫到女中就讀,那種寄人離下的感覺很難受…
字幕內容
爸爸是張淑真的啟蒙老師,小學一年級開始寫日記,背唐詩。朋友都說她很會體諒人,她以為是閱讀的力量內化成為她的人格特質。小學時代她常被掛上「請說國語」的牌子,她們和爺爺、奶奶都說臺語,她的臺語講的很道地。那個「惡補的年代」,父母都很節儉,也可以教她,但還是讓她補習。她記得有補習的人不用掃地。初中畢業本來跟七八個好友約好直升「基隆一中」高中部,父母不同意,她只好參加聯考,考上基隆女中。高二那一年,由於「省辦高中、市辦初中」,她那些直升的同學被迫到女中就讀,那種寄人離下的感覺很難受…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