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生的彭鈺明是苗栗縣公館鄉人。世代務農,從小就被教導要珍惜所有的文字,省立苗中畢業後,適逢大旱災、父親投資礦場失利,只好到臺北求職;而在服兵役期間發明了免子彈打靶槍,穫得國防部頒獎。民國79年時,五穀宮有一顆老榕樹生病了,因為彭鈺明從小就在那裡遊玩,曾祖父又曾經是該廟的廟祝,所以他對老榕樹有深厚的感情。眼見老榕樹生病,心中不忍,到處走訪專家,替樹打點滴,唯一的希望就是讓樹重生,在那400多天護樹的日子裡,也吸引不少新聞媒體來採訪,報導這位護樹人的故事。
字幕內容
38年生的彭鈺明是苗栗縣公館鄉人。世代務農,從小就被教導要珍惜所有的文字,省立苗中畢業後,適逢大旱災、父親投資礦場失利,只好到臺北求職;而在服兵役期間發明了免子彈打靶槍,穫得國防部頒獎。民國79年時,五穀宮有一顆老榕樹生病了,因為彭鈺明從小就在那裡遊玩,曾祖父又曾經是該廟的廟祝,所以他對老榕樹有深厚的感情。眼見老榕樹生病,心中不忍,到處走訪專家,替樹打點滴,唯一的希望就是讓樹重生,在那400多天護樹的日子裡,也吸引不少新聞媒體來採訪,報導這位護樹人的故事。
字幕內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