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15樂生社區醫療講座網宣

樂生院早年醫療資源不足、照護人力缺乏,過去多由年輕的院民為年老、重症的院民照料生活瑣事與日常護理,也發展出多樣自製輔具。隨著醫藥進步,台灣不再需要收容漢生病患者,現存院民已是公衛史上末代漢生病患,如何讓院民好好地老去成為一個重要的客體。。


青年樂生聯盟於2015年8月2日在樂生院蓬萊舍舉辦「超高齡社會下我們需要怎樣的社區醫療?——從參訪日本全生園談起」講座,講者是在醫學生時期就來到樂生做院民口述史訪談的余尚儒醫師,以及過去經常聲援樂生保留運動、也在樂生社區學校擔任日文老師的五十嵐祐紀子女士。他們兩位長期關注並推廣社區醫療、在宅照護理念與實踐,也有許多與日本相關組織交流互動的經驗。講座從日本東京國立漢生病療養所全生園的參訪見聞談起,與聽眾共同思索邁向高齡社會的台灣,需要怎樣的社區醫療。


2015樂生社區醫療講座發佈2張網宣於臉書粉專。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巫宛蓉
  • 創作者
    樂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22/11/30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