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件是2000年西港慶安宮庚辰香科大醮典中後營普護宮天子門生遶境行程的照片,團員皆著白色上衣、深色長褲,頭戴草帽,腳穿白鞋,整齊一致參與西港香遶境行程,並於行進間進行表演。
普護宮為姑媽宮刈香時期十三庄之一,在西港香的陣頭中同時擁有宋江陣及天子門生的自練文武陣頭,且均有百年以上之歷史,具有可進王府之殊榮。1895年成立時原為「北管陣」,但因曲高和寡,6年後改為天子門生陣。成員結構除督陣(領隊)、彩牌外,以伴奏者和演唱者為中心。伴奏所使用的樂器,有月琴、大廣弦、三弦、殼子弦、品仔、五指珀及小鑼仔等敲擊樂器。表演時僅演奏與唱調,不加動作,旋律優美,唱腔幽雅。
西港香是西港玉勅慶安宮主辦香(刈香)醮(王醮)合一的宗教活動,又稱「西港仔刈香」或「西港仔香」,是南瀛七大香之首,有「臺灣第一香」美譽。其起源追溯到乾隆49(1784)年由八份姑媽宮舉辦的請水遶境活動,原本只是西港仔堡一帶的宗教活動,後來發展成跨區域的大型香科活動。西港香的香境規模最初只有13庄,至今已有96村鄉,範圍涵蓋西港、七股、佳里、安定及安南等地。2008年公告為臺南市文化資產,2009年核定為國定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參考資料
1.後營社區文陣-太平歌藝陣傳承(在樂聲中領會那撫慰心靈的感受),臺南市西港區後營社區發展協會,http://sixstar.moc.gov.tw/blog/hiskang201103/communityResultListAction.do?method=doRead&type=1&resultId=29961(瀏覽日期:2022/07/19)
2.西港刈香,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西港刈香(瀏覽日期:2022/07/19)
3.陳丁林,1997。南瀛藝陣誌。臺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4.黃文博,1994。南瀛刈香誌,頁216-315。臺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