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件是西港刈香遶境八家將陣頭表演的影像。
八家將陣形操演內容、臉譜及步法依任務不同而有多樣變化,在拜三川、踏四門、七星步、八卦陣交替操演下,形成多種走圖陣法。其裝扮大致是頭戴盔帽,身穿戲袍,腳著草鞋,外手執羽扇、內手拿法器,再配上彩繪鮮豔圖案的臉譜,這就是八家將的外觀特色。
西港香是西港玉勅慶安宮主辦香(刈香)醮(王醮)合一的宗教活動,又稱「西港仔刈香」或「西港仔香」,是南瀛五大香之首,有「臺灣第一香」美譽。其起源追溯到1784年(清乾隆49年)由八份姑媽宮舉辦的請水遶境活動,原本只是西港仔堡一帶的宗教活動,後來發展成跨區域的大型香科活動。西港香的香境規模最初只有13庄,至今已有96村鄉,範圍涵蓋西港、七股、佳里、安定及安南等地。2008年公告為臺南市文化資產,2009年核定為國定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參考資料
1.李素英,2005。西港玉敕慶安宮香科活動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2.陳丁林,1997。南瀛藝陣誌,頁:290-317。臺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3.八家將源流,傳統雜技主題知識網,https://acrobatic.ncfta.gov.tw/home/zh-tw/EightGenerals/25271(瀏覽日期:2022/07/23)
4.西港慶安宮,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西港慶安宮(瀏覽日期:2022/07/23)
5.西港刈香,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西港刈香#cite_note-刈香-1(瀏覽日期:2022/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