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件是2000年西港慶安宮庚辰香科大醮典送王船「送行」儀式的影像。
沿途站在船上的主委、船長、大副、二副、造船師、內班人員等人拋撒金紙,其原意是向沿路的孤魂野鬼借路。但民眾却爭相搶拾,不知何故這些金紙已轉化為平安符。由於王船裝有輪子,在眾人齊力拉扛之下,宛如路上行舟,船上人員一路上除撒金紙之外,還要隨時注意空中的障礙物。
西港香是西港玉勅慶安宮主辦香(刈香)醮(王醮)合一的宗教活動,又稱「西港仔刈香」或「西港仔香」,是南瀛五大香之首,有「臺灣第一香」美譽。其起源追溯到1784年(清乾隆49年)由八份姑媽宮舉辦的請水遶境活動,原本只是西港仔堡一帶的宗教活動,後來發展成跨區域的大型香科活動。西港香的香境規模最初只有13庄,至今已有96村鄉,範圍涵蓋西港、七股、佳里、安定及安南等地。2008年公告為臺南市文化資產,2009年核定為國定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參考資料
1.李素英,2005。西港玉敕慶安宮香科活動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2.西港慶安宮,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西港慶安宮(瀏覽日期:2022/07/21)
3.西港刈香,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西港刈香#cite_note-刈香-1(瀏覽日期:2022/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