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高雄頂茄萣賜福宮舉辦王醮送王時,王船在海灘就定位並揚起帆,矗立於貢品上燒化升天的照片。
在信徒遷船下,王船以陸地行舟方式,緩行至海邊,並依照神明指示的方位就定位後,男性信眾就會開始將所有信眾「添儎」的金銀紙錢、寄付的天庫傾倒在王船四周,並且合力將一袋袋的金紙、米豆包、替身、鹽、糖等各式貢品搬上船,或堆疊在船的四周。接著升起中桅船帆,貼上「天赦」和「瘟符」,然後驗船、拍船醮(祭船),並恭請王駕上船。最後各神轎、陣頭、童乩等繞船三圈,並做犁轎或行禮後,等吉時一到,由道士點火燒化王船。傳統習俗,王船點燃後,原本在船上的人員就必須儘速撤離,船長大公和押班船員則會把事先預備好的紙型替身留在船上,隱喻古代「儺祭」中卻瘟除疫。王船在熊熊烈火下燒化,而無形的王船也趁勢順風啟航。
高雄茄萣區有白砂崙萬福宮、頂茄萣賜福宮、下茄萣金鑾宮和崎漏正順廟,是茄萣區的四大廟宇與信仰中心,各有王船祭,平均八至十二年舉辦建醮活動,每次王醮必定打造王船,且燒王船與地方文武陣頭皆獨樹一格,屬於二仁溪流域王船信仰系統,極具地方特色。茄萣王船祭以庄頭為單位,不與他庄聯合舉行,且建醮與否,主要由媽祖婆決定,亦即經常是在突發「豎杯」、「發爐」等神蹟後請示媽祖,才會決定建醮,與定期三年一科的西港刈香、屏東東港迎王平安祭不同。早年舉行王醮是希冀王爺將瘟疫瘴癘帶走,而今主要是祈安禳灾的王醮。
參考資料
1.〈特有習俗〉,高雄市茄萣區公所/茄萣之美,https://cieding.kcg.gov.tw/cp.aspx?n=F1E08CE49A0081C6(瀏覽日期:111/07/19)
2.〈下茄萣金鑾宮王醮大典〉,臺灣宗教文化資產/文化資產查詢結果,2012年08月14日,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172&back=3_002(瀏覽日期:111/07/19)
3.〈燒王船〉,臺灣大百科全書,98年09月09日,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2070(瀏覽日期:111/07/20)
4.陳欣宜、蔡珮緹,2013。下茄萣金鑾宮送王紀略,高雄文獻,3:128–135。(瀏覽日期:111/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