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件是臺南市大內區鳴頭公廨的影像。
鳴頭公廨又名正義堂,為一紅磚建築。正門中央有一道水泥牆,牆前兵士座有一咖啡色祀壺,兩側各立一支簽管。公廨主祭壇無祀壺,但設有香爐,後方牆上掛有「雷令清水祖師、太上老君、天上聖母列位正神」的紅色令旗。左側祭壇供奉庄主祀壺,右側祭壇供奉私人祀壺,皆立著綁有豬頭殼的將軍柱及二支簽管。祀壺皆沒有穿官衣,但有綁紅布條。居民祭拜時會燒香及紙錢,可能是受漢化影響或因有供奉道教神明緣故。
公廨為西拉雅人祭拜祖靈的場所,同時也是西拉雅的青年會所與會議場所,西拉雅語稱「kuwa」。早期的西拉雅公廨為茅頂竹屋,民國後因寺廟登記時無此分類而改稱廟或堂,且許多公廨都被改建為漢人信仰的寺廟形式,但崇祀對象與象徵意義則與漢人不盡相同。公廨當中擺著各式各樣的祀壺,插有澤蘭、香蕉葉等等綠色植物,檳榔和酒是不可或缺的供品。公廨的一角通常有個裝水的向缸,民眾飲用缸中的向水,可保平安或治病。因受到漢人信仰的影響,公廨中常可見到香與金紙等祭品。
參考資料
1.公廨(原住民族),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公廨_(原住民族)(瀏覽日期:2022/07/07)
2.頭社公廨,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頭社公廨(瀏覽日期:2022/07/07)
3.涂順從,2001。南瀛公廨誌,頁:204-207。臺南:臺南縣文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