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西拉雅族大內頭社部落太祖夜祭中開曲向的影像。
廟前廣場中央擺放著曲缸、米酒、金紙、鞭炮及白鐵桶,這是牽曲前所要進行的開曲向儀式。在三壇的協助下,乩童由白鐵桶中舀水倒入曲缸中,再加入米酒並蔗葉攪動缸內向水,期間時而唸咒、作法,最後再燃放金紙及鞭炮。完成後由曲頭分送向水給每位參與牽曲者喝,之後便可以正式開始牽曲敬神的儀式。
公廨為西拉雅人祭拜祖靈的場所,同時也是西拉雅的青年會所與會議場所,西拉雅語稱「kuwa」。早期的西拉雅公廨為茅頂竹屋,民國後因寺廟登記時無此分類,許多公廨都被改建為漢人信仰的寺廟形式,但崇祀對象與象徵意義則與漢人不盡相同。公廨當中擺著各式各樣的祀壺,插有澤蘭、香蕉葉等等綠色植物,公廨的一角通常有個裝水的向缸,民眾飲用缸中的向水,可保平安或治病。在公廨中由於受到漢人信仰的影響,也可見到香與金紙等祭品,但檳榔與酒則是一定不可或缺的。
參考資料
1.忠義廟,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TainanCity/danei/1111007-ZYM(瀏覽日期:2022/07/06)
2.公廨(原住民族),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公廨_(原住民族)(瀏覽日期:2022/07/06)
3.頭社公廨,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頭社公廨(瀏覽日期:2022/07/06)
4.大內頭社太祖夜祭,臺灣宗教文化資產,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50(瀏覽日期:2022/07/06)
5.涂順從,2001。南瀛公廨誌。臺南:臺南縣文化局。
6.許晉彰,2015。南瀛平埔族夜祭暨相關活動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7.段洪坤,2019。臺南市西拉雅夜祭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計畫成果報告書。臺南: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